[实用新型]一种超重特稠油处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1158798.7 | 申请日: | 2019-07-22 |
公开(公告)号: | CN21028723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0 |
发明(设计)人: | 李昱江;宋楠;汤俊杰;陈艳;李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工程建设有限公司北京设计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G33/02 | 分类号: | C10G33/02;C10G33/00;C10G5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吴佳 |
地址: | 100085 北京市海淀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超重 特稠油 处理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超重特稠油处理系统,所述处理系统包括换热装置、加热装置和分离电脱装置,换热装置和加热装置连接并将经过换热装置初步加热的原油输送至所述加热装置,加热装置对原油进行高温加热并输送至所述分离电脱装置进行分离电脱得到气相、水相和成品油,水相和成品油分别经管道输送至换热装置来对原油进行初步加热。本实用新型采用一级电脱工艺,配合加热装置来对电脱工艺中原油的温度适当提高,保证了产品含水指标要求,使最终得到的原油含水率≤1%;另外,本实用新型还保证原油稳定的条件下,取消了传统流程的第二段换热升温、电脱盐、稳定塔以及稳定塔底泵等设施,实现了短流程,极大的节省了设备种类和数量,节约了占地面积和投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原油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超重特稠油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某油田超重特稠原油密度高达1006kg/m3以上,纯油粘度高达20846cp@45℃、14017cp@55℃,腐蚀性介质种类多;原油产品指标要求极其苛刻:综合含水率要求≤1%(远高于国内外重油产品通行指标),处理后原油密度≤960kg/m3,如何在超重特稠油的工况下,采用何种工艺满足这种指标,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般情况下,国际上重油的密度和粘度如下所示:密度910~960kg/m3,纯油粘度:400~10000cp@50℃。一般情况重油开采后的国际通行商品原油产品指标,含水率:≤3%。采用普通的原油处理技术即可达到上述指标,主要工艺过程包括油气分离、加热、脱水、脱盐、原油稳定等,其核心技术是二级脱水脱盐工艺,脱水温度为90~100℃,原油常压闪蒸稳定工艺。现有技术方案的缺点是:不适应苛刻原油物性,对轻油和一般重油产品指标能够达到,但是对委内瑞拉超重特稠油,采用此工艺达不到苛刻的产品指标要求。而且现有的工艺流程复杂、流程长、设备多,不易于现场操作和管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超重特稠原油产品指标苛刻,现有的工艺流程无法满足超重特稠原油产品指标要求。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超重特稠油处理系统,包括换热装置、加热装置和分离电脱装置,所述换热装置和所述加热装置连接并将经过所述换热装置初步加热的原油输送至所述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对所述原油进行高温加热并输送至所述分离电脱装置进行分离电脱得到气相、水相和成品油,所述水相和成品油分别经管道输送至所述换热装置来对原油进行初步加热。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采用一级电脱工艺,配合加热装置来对电脱工艺中原油的温度适当提高,保证了产品含水指标要求,使最终得到的原油含水率≤1%;另外,本实用新型还保证原油稳定的条件下,取消了传统流程的第二段换热升温、电脱盐、稳定塔以及稳定塔底泵等设施,实现了短流程,极大的节省了设备种类和数量,节约了占地面积和投资;本实用新型利用成品油和水相的热量来对进站原油进行加热,热量利用率高,节省了能源。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分离电脱装置包括三相分离器、脱水泵和电脱水器,所述三相分离器分别与所述加热装置和所述脱水泵连通并将经过高温加热的原油分离得到气相、水相一和油相,所述油相经所述脱水泵输送至所述电脱水器进行脱水处理得到成品油和水相二,所述水相一、水相二以及所述成品油分别经管道输送至所述换热装置来对原油进行初步加热。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三相分离器和电脱水装置配合,可以先进行预脱水,再进行电脱水,使脱水效果更好。
进一步,所述原油经所述加热装置加热后的温度为120~145℃。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采用120~145℃的高温来对原油进行加热,使达到该高温的原油进行分离电脱,可以使原油脱水至含水率≤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工程建设有限公司北京设计分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工程建设有限公司北京设计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15879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集成灶底座及集成灶
- 下一篇:一种神经内科用康复训练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