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通信通讯用集成线束有效
申请号: | 201921161025.4 | 申请日: | 2019-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21057690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9 |
发明(设计)人: | 王伟明;缪志洪;施斌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爱光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31/06 | 分类号: | H01R31/06;H01R13/6581;H01R13/6591;H01R13/533;H01B7/00;H01B7/17;H01B7/18;H01B9/02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 |
地址: | 215325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通信 通讯 集成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通信通讯用集成线束,包括复合线束和位于两端的电接插件,在所述复合线束和所述电接插件的连接处设有铜箔胶带;所述的复合线束包括保护套层和若干根传输线束,所述的传输线束包括一根位于复合线束圆心位置的传输线束和围绕该圆心呈圆周分布的若干根传输线束;所述的传输线束中包括至少两根动力传输线和包覆动力传输线的缓冲保护层,所述的动力传输线包括绞芯导线和包裹绞芯导线的绝缘外层。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更细更软的铜丝生产线束,并且在复合线束和电接插件的连接上采用铜箔胶带进行封闭衔接,从而即提高了线束的柔软性和抗震性,同时增强了电磁屏蔽性能,保证了线束的密封性,提高了信号传输的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通信通讯用集成线束。
背景技术
随着4G时代升级到5G时代,用于传输信号的线束集成化越来越高,需要能满足大流量数据的传输与交换,将越来越多的信号,如微波信号、光信号、高压信号、功率信号等集成到同一条线束中,节省了设备空间,增强了产品的电磁屏蔽性能,使各信号能独立传输、互不干扰。为了适应通讯行业的快速发展,对线束的屏蔽性能、集成度、抗震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通信通讯用集成线束。
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通信通讯用集成线束,包括复合线束和位于两端的电接插件,在所述复合线束和所述电接插件的连接处设有铜箔胶带;所述的复合线束包括保护套层和若干根传输线束,所述的传输线束包括一根位于复合线束圆心位置的传输线束和围绕该圆心呈圆周分布的若干根传输线束;所述的传输线束中包括至少两根动力传输线和包覆动力传输线的缓冲保护层,所述的动力传输线包括绞芯导线和包裹绞芯导线的绝缘外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保护套层从外到内包括顺次设置的保护外层,编织屏蔽层和铝箔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绞芯导线由柔性铜丝束绞而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编织屏蔽层由柔性铜丝采用具有双层编织层的同轴线进行编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柔性铜丝的直径为0.06-0.08mm,抗拉强度315MPa以上,断裂伸长率15%。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绞芯导线的束丝节径比为12-16倍,绞合节径比为8-12倍,束绞方向一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复合线束采用刺破的方式固定在所述电接插件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电接插件的外壳为锌合金材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4个设置在所述电接插件上的锁紧螺丝。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更细更软的铜丝生产线束,并且在复合线束和电接插件的连接上采用铜箔胶带进行封闭衔接,从而即提高了线束的柔软性和抗震性,同时增强了电磁屏蔽性能,保证了线束的密封性,提高了信号传输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集成线束一种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复合线束一种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其中:1-复合线束,2-传输线束,20-动力传输线,201-绞芯导线,202-绝缘外层,21- 缓冲保护层,3-保护套层,301-保护外层,302-编织屏蔽层,303-铝箔层,4-电接插件,5- 铜箔胶带,6-锁紧螺丝。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爱光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昆山爱光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16102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