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端盖支架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1167172.2 | 申请日: | 2019-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21022512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31 |
发明(设计)人: | 刘博巍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市通得力电气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5/15 | 分类号: | H02K5/15;H02K5/10 |
代理公司: | 合肥方舟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58 | 代理人: | 朱荣 |
地址: | 2312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支架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端盖支架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新型端盖支架结构,包括端盖、支架,所述端盖上开设有铆合孔,所述支架上设有铆合点,所述铆合点穿过铆合孔与端盖铆合在一起,所述铆合点为向外凸起且带有凹槽的凸台,所述铆合点是采用冲孔机在支架上冲压而成,减少了生产工序和物料种类,而且支架凸台结构使端盖组件形成全密封状态,避免了异物进入电机,并且铆接完成后端盖组件结合力测试峰值在11.40KN,远大于用铆钉支架结构和翻边铆支架结构制作的端盖组件结合力。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端盖支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端盖支架结构。
背景技术
图1所示的现有技术,支架首先需要通过落料、折弯、冲孔3到工序完成,支架成型后有两个通孔,然后将支架和端盖放到压机上,铆钉放置到支架通孔中,通过压机将铆钉、支架和端盖铆接到一起,制作成端盖组件,生产工序共计六道,此种支架结构制作端盖组件时需要增加铆钉物料,并且生产工序多,铆接后端盖和支架的结合力在10KN左右;
图2所示的现有技术,支架首先需要通过落料、折弯、冲孔、翻边四道工序完成,支架成型后有两个翻边,然后通过压机挤压支架翻边使支架和端盖铆接到一起,制作成端盖组件,生产工序共计6道,此种支架结构生产工序多,铆接后端盖和支架的结合力在7KN左右,结合力相对较小,并且支架翻边结构本身形成的通孔造成电机密封性能差,会造成异物进入电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新型端盖支架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设计一种新型端盖支架结构,包括端盖、支架,所述端盖上开设有铆合孔,所述支架上设有铆合点,所述铆合点穿过铆合孔与端盖铆合在一起,所述铆合点为向外凸起且带有凹槽的凸台。
优选的,所述铆合点是采用冲孔机在支架上冲压而成。
优选的,所述铆合点是直径为9mm,高度为3mm的凸台。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新型端盖支架结构,有益效果在于:本结构相对现有2种支架结构,减少了生产工序和物料种类,而且支架凸台结构使端盖组件形成全密封状态,避免了异物进入电机,并且铆接完成后端盖组件结合力测试峰值在11.40KN,远大于用铆钉支架结构和翻边铆支架结构制作的端盖组件结合力。
附图说明
图1为第一种现有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第一种现有技术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第二种现有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第二种现有技术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端盖1、支架2、铆合点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5-6,一种新型端盖支架结构,包括端盖1、支架2,所述端盖1上开设有铆合孔,所述支架2上设有铆合点3,所述铆合点3穿过铆合孔与端盖1铆合在一起,所述铆合点3为向外凸起且带有凹槽的凸台,所述铆合点3是采用冲孔机在支架2上冲压而成,所述铆合点3是直径为9mm,高度为3mm的凸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市通得力电气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合肥市通得力电气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16717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支撑管裁切装置
- 下一篇:一种变截面涡旋齿的涡旋膨胀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