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电磁环境监测功能的电子式互感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21167371.3 | 申请日: | 2019-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060475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2 |
发明(设计)人: | 李亮;戴奇峰;董杰;赵民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亮 |
主分类号: | G01R15/18 | 分类号: | G01R15/18;G01R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盛凡智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6 | 代理人: | 任娜娜 |
地址: | 066000 河北***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磁 环境监测 功能 电子 互感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电磁环境监测功能的电子式互感器,包括基座,所述基座的顶部设置有电子式互感器,所述电子互感器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卡座,所述基座上设有安装腔,所述安装腔的顶部内壁上开设有贯穿孔,且卡座贯穿贯穿孔并延伸至安装腔内,所述安装腔的底部内壁上转动连接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卡块,且卡块和卡座相卡装,所述卡块上固定连接有对称设置的两个弧形块。本实用新型通过拉动推动轴便可以带动卡块进行移动,在卡块转动到九十度时,便可以解除了对卡座的制动,从而可以将电子式互感器从基座上拆下,操作简单,比传统的固定方式更便于拆卸,大大提高了维修人员的拆卸时间,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式互感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带电磁环境监测功能的电子式互感器。
背景技术
电子式互感器是一种配电装置,由连接到传输系统和二次转换器的一个或多个电压或电流传感器组成,用以传输正比于被测量的量,供给测量仪器、仪表和继电保护或控制装置。在数字接口的情况下,一组电子式互感器共用一台合并单元完成此功能。公告号为CN207336620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了一种一种带电磁环境监测功能的电子式互感器,包括电子式互感器高压侧感应单元、电磁环境监测单元、高压壳体、低压侧采集单元,电磁环境监测单元包括磁场测量探头和电场测量探头,电子式互感器高压感应单元和电磁环境监测单元处于高压壳体中,可避免其他高压电磁环境对测量的影响,并通过屏蔽电缆与底座的低压侧采集单元相连接,低压采集单元包括电子式互感器低压侧采集单元、磁场测量采集单元、电场测量采集单元。
上述技术方案一种带电磁环境环境监测功能的电子式互感器,结构简单、抗干扰能力强,可实现变电站电流、电压的测量,还可以实现对周围电磁环境的监测,而该电子式互感器通常是使用螺栓和螺母对其进行固定,电子式互感器的使用环境为大多是在室外,而螺栓和螺母在长期的风吹雨淋下,会造成螺栓和螺母上锈的情况,进而在电子式互感器发生故障时,不便于对其进行拆卸维修,因而给维修人员造成了很大的工作困难,所以我们提出了一种带电磁环境监测功能的电子式互感器,用以解决上述所提出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带电磁环境监测功能的电子式互感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带电磁环境监测功能的电子式互感器,包括基座,所述基座的顶部设置有电子式互感器,所述电子互感器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卡座,所述基座上设有安装腔,所述安装腔的顶部内壁上开设有贯穿孔,且卡座贯穿贯穿孔并延伸至安装腔内,所述安装腔的底部内壁上转动连接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卡块,且卡块和卡座相卡装,所述卡块上固定连接有对称设置的两个弧形块,所述卡座内开设有对称设置的两个弧形卡槽,且两个弧形块分别和两个弧形卡槽相卡装,所述旋转轴的外侧固定套设有齿轮,所述安装腔内固定连接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移动板,且移动板的底部和安装腔的底部内壁滑动连接,所述移动板的一侧和齿条固定连接,所述齿条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推动板,且推动板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和安装腔的顶部内壁和底部内壁滑动连接,所述安装腔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拉动孔,且齿条的一端延伸至拉动孔内,通过拉动推动轴便可以带动卡块进行移动,在卡块转动到九十度时,便可以解除了对卡座的制动,从而可以将电子式互感器从基座上拆下,操作简单,比传统的固定方式更便于拆卸,大大提高了维修人员的拆卸时间,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基座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对称设置的两个散热片,且电子式互感器位于两个散热片之间并和两个散热片相贴合,由于对电子式互感器进行供能,长期大功率的激光供能会影响光器件的使用寿命,罗氏线圈输出信号与其结构有很强的相关性,温度变化会导致结构变化,影响电子线路测量准确度,进而利用散热片可以对电子式互感器进行散热,使其可以保持在相对稳定的温度区间内。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亮,未经李亮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16737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