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轧辊深冷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167748.5 | 申请日: | 2019-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036782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1 |
发明(设计)人: | 林贺廷;林爱国;张永村;林爱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平(唐山)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D9/38 | 分类号: | C21D9/38;C21D1/667;C21D6/04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领皓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3130 | 代理人: | 姬学森 |
地址: | 064006 河北***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轧辊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轧辊深冷装置,包括外壳、升降机构和固定机构,所述升降机构位于外壳上,所述升降机构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安装于外壳的外部,且外壳的内壁设置有喷嘴,所述外壳的底部开设有内腔,所述第一齿轮的边侧设置有第二齿轮,所述螺纹槽开设于套筒的内部,所述盖体的底部铺设有橡胶垫,且盖体底部的边缘处固定有限位杆,并且限位杆的下端安装于外壳边侧的内部;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有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使得2个第二转轴能够同向旋转,从而使得2个套筒能够同时做向上或者向下运动,进而能够使得盖体升降,且盖体升降的同时能够带动承重板上的轧辊升降,从而简化了操作步骤,方便了轧辊的取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轧辊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轧辊深冷装置。
背景技术
轧辊主要由辊身、辊颈和轴头三部分组成,且轧辊是轧钢厂轧钢机上的重要零件,利用一对或一组轧辊滚动时产生的压力来轧碾钢材,使得刚才能够回收利用,且轧辊在生产过程中要求对辊身进行淬火工艺,但淬火工艺所能达到的淬火深度不够,目前许多厂商开始使用液氮深冷工艺来提升淬火深度。
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6916195U的实用新型所公开的一种用于提高轧辊辊身淬火深度的液氮深冷装置,其虽然实现了轧辊的液氮深冷工艺,但是在轧辊取出的过程中,需要先将盖体打开,然后才能够将轧辊取出,无法做到同步,从而带来了操作的不便捷性,导致实用性不佳,为此我们提出一种轧辊深冷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轧辊深冷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轧辊深冷装置,包括外壳、升降机构和固定机构,所述升降机构位于外壳上,所述升降机构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安装于外壳的外部,且外壳的内壁设置有喷嘴,所述外壳的底部开设有内腔,且内腔的中部安装有第一转轴,并且第一转轴的外壁固定有第一齿轮,而且第一转轴的上端贯穿外壳的底部与伺服电机相互连接,所述第一齿轮的边侧设置有第二齿轮,且第二齿轮通过第二转轴与内腔相互连接,并且第二转轴的上端安装于螺纹槽的内部,所述螺纹槽开设于套筒的内部,且套筒的上端固定于盖体底部的一侧,并且套筒的下端安装于凹槽的内部,而且凹槽预留于外壳边侧的内部,所述盖体的底部铺设有橡胶垫,且盖体底部的边缘处固定有限位杆,并且限位杆的下端安装于外壳边侧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固定机构位于盖体的底部,所述固定机构包括承重杆,所述承重杆的上端设置于盖体的底部,且承重杆的下端固定于承重板的一侧,并且承重板的顶部设置有固定杆。
优选的,所述第二齿轮位于第一齿轮的中心轴线对称设置有2个,且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为啮合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转轴的外壁和螺纹槽的内壁均设计为螺纹状结构,且第二转轴通过螺纹槽与套筒为螺纹连接。
优选的,所述套筒的外壁与凹槽的内壁相互贴合,且套筒通过凹槽与外壳构成滑动结构。
优选的,所述橡胶垫设计为中空结构,且橡胶垫与盖体的底部为粘贴连接。
优选的,所述限位杆设置有4个,且限位杆与外壳构成滑动结构。
优选的,所述承重杆为倾斜设计,且承重杆位于承重板的中心轴线对称设置。
优选的,所述固定杆的顶部设计为弧形结构,且固定杆为相互平行设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设置有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使得2个第二转轴能够同向旋转,从而使得2个套筒能够同时做向上或者向下运动,进而能够使得盖体升降,且盖体升降的同时能够带动承重板上的轧辊升降,从而简化了操作步骤,方便了轧辊的取出。
2、设置有固定杆,且固定杆位于承重板的中心轴线对称设置有2个,从而能够将轧辊固定住,进而避免了轧辊的脱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平(唐山)机械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国平(唐山)机械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16774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