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黑臭水体污染修复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1169137.4 | 申请日: | 2019-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043849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1 |
发明(设计)人: | 张清海;麦建波;范远红;张威震;江栋;凌启亚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新大禹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34 | 分类号: | C02F3/34;C02F3/32;C02F3/00;C02F1/467;C02F1/461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胡彬 |
地址: | 510530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体 污染 修复 系统 | ||
1.一种黑臭水体污染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人工浮岛(2),漂浮在水体上;
种植袋(6),设置在所述人工浮岛(2)上,所述种植袋(6)的下部位于所述水体中,并设置有第一透水孔;所述种植袋(6)内填充有铁碳微电解填料(3),并种植有水生植物(22);
悬挂填料体,设置于所述水体内,并悬挂在所述人工浮岛(2)的下方,所述悬挂填料体包括浮球(5)和填充在所述浮球(5)内的铁碳微电解填料(3),所述浮球(5)上设置有第二透水孔;
微纳米曝气装置(1),所述微纳米曝气装置(1)的输出端位于所述人工浮岛(2)的下方,用于向所述水体内曝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黑臭水体污染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微纳米曝气装置(1)包括取水管(11)、微纳米气泡发生器(12)和溶气输送管(13),所述取水管(11)一端位于所述水体内,另一端与所述微纳米气泡发生器(12)的进水口连通,所述溶气输送管(13)的一端与所述微纳米气泡发生器(12)的出气口连通,另一端位于所述水体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黑臭水体污染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纳米曝气装置(1)还包括:
布气管(14),位于所述人工浮岛(2)的下方,所述布气管(14)与所述溶气输送管(13)连通,所述布气管(14)上设置有多个布气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黑臭水体污染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布气孔的排气方向不同。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黑臭水体污染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纳米曝气装置(1)还包括:
悬吊机构(15),所述悬吊机构(15)的一端与所述人工浮岛(2)连接,另一端位于所述水体内,所述布气管(14)挂设在所述悬吊机构(15)上。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黑臭水体污染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溶气输送管(13)为压力管,所述溶气输送管(13)的出水端设置有溶气释放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黑臭水体污染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铁碳微电解填料(3)的直径为0.3cm-1.5cm;
所述铁碳微电解填料(3)的堆积密度为1000kg/m3-2000kg/m3;
所述铁碳微电解填料(3)的比表面积为3.0×104m2/kg-5.0×104m2/kg;
所述铁碳微电解填料(3)的孔隙率为43%-51%。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黑臭水体污染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种植袋(6)内还填充有陶粒(8);和/或
所述浮球(5)内还填充有陶粒(8)。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黑臭水体污染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陶粒(8)的粒径3mm-5mm;
所述陶粒(8)的孔隙率≥40%;
所述陶粒(8)的堆积密度为800kg/m3-900kg/m3。
10.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黑臭水体污染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种植袋(6)内还填充有至少一种用于处理黑臭水的微生物;和/或
所述浮球(5)内还填充有至少一种用于处理黑臭水的微生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新大禹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新大禹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169137.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微纳米曝气装置
- 下一篇:一种副驾行李舱及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