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经自然腔道取标本薄膜套有效
申请号: | 201921169857.0 | 申请日: | 2019-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081120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3 |
发明(设计)人: | 潘凯;朱畅;丁顺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潘凯 |
主分类号: | A61B10/02 | 分类号: | A61B10/0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深弘广联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49 | 代理人: | 易涵冰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然 腔道 标本 薄膜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经自然腔道取标本薄膜套,属于外科手术器械领域,用于术中经自然腔道取标本;薄膜套为两端设有开口的通道,开口处均设有弹性橡胶圈;取标本的过程中,先通过手术钳抵持住开口处的弹性橡胶圈,将薄膜套的一端从自然腔道送入人体内,再通过从腹部套管孔伸入的肠钳将从人体内切除的标本从薄膜套的开口置入;最后利用从薄膜套伸入的手术钳将切除标本取出;避免了从腹壁再开切口取出标本;整个取标本过程薄膜套伸入自然腔道内,并经其取出标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外科手术器械领域,是专为腹腔镜手术中经自然腔道取标本设计的装置,用于术中经自然腔道取标本。
背景技术
腹腔镜结直肠手术中常常需要做一长5-6cm的腹壁切口,才能将所切除的标本由腹腔内取出。为了避免腹壁这一切口,本申请人之前设计了一种经自然腔道取标本装置,专利号为:201710148014.1;通过人体自然腔道,在不影响腹内气压的同时将手术切除标本取出,进一步减少手术创伤,减轻术后疼痛。
但是这个装置仍存在不足之处。为使硬质管道在进入自然腔道后不破坏腹内压,需要和特定的装置配合使用,以保持腹内气压不变;整套设备的成本造价较高。基于此,本申请人在原申请上进行改进,研发了一种经自然腔道取标本的薄膜套。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经自然腔道取标本薄膜套,材质柔软,放入自然腔道时薄膜套不会挤压自然腔道,放入自然腔道更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经自然腔道取标本的薄膜套为两端设有开口的通道;开口处均设有弹性橡胶圈,弹性橡胶圈在不受外力时张开通道的开口;通道长度为30cm,开口直径为8c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取标本的过程中,先通过手术钳抵持住开口的弹性橡胶圈,将薄膜套的一端从自然腔道送入人体内。薄膜套在经过自然腔道的过程中,弹性橡胶圈受在手术钳的推力和自然腔道内部阻力的情况下被拉伸,使得开口发生适形变化,直至手术钳将薄膜套的一端完全送入人体内。弹性橡胶圈不受到自然腔道的挤压,自动复原,使得薄膜套的开口恢复原大小,再通过从腹部套管孔伸入的肠钳将从人体内切除的标本从薄膜套的开口置入;最后利用从薄膜套伸入的手术钳将切除标本取出;避免了从腹壁再开切口取出标本;整个取标本过程薄膜套伸入自然腔道内,并经其取出标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伸入自然腔道取标本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伸入自然腔道手术钳夹持开口端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不受外力时的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一端收到外力后收缩结构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
1、自然腔道;2、薄膜套;3、标本;41、手术钳;42、肠钳;21、弹性橡胶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表述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描述。
请参阅图1,一种经自然腔道取标本薄膜套,薄膜套为两端设有开口的通道;薄膜套一端开口可穿过自然腔道伸入人体内,另一端开口留在人体外;薄膜套覆盖住自然腔道;人体内的标本从伸入人体内的开口端置入后,顺着薄膜套从留在人体外端的开口取出。
在本实施例中,两端开口设有弹性橡胶圈;弹性橡胶圈用于在受到外力挤压是发生形适形变化,不受外力时撑开开口。其中,通道长度为30cm,开口直径为8c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潘凯,未经潘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16985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