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锻料加工用加热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173035.X | 申请日: | 2019-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032116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4 |
发明(设计)人: | 杨奕聪;张学华;张伟;张亨;杨荷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泰州浙华机械精锻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B14/16 | 分类号: | F27B14/16;F27B14/06;F27D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吴东勤 |
地址: | 225300 江苏省泰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锻料加 工用 加热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锻料加工用加热装置,包括中频加热炉、上料机构,所述上料机构包括一体连通的导料通道、出料通道,导料通道内转动设有用于物料传送的送料螺旋管,送料螺旋管一端转动插接在导料通道内壁,另一端延伸至出料通道内,中频加热炉炉顶的烟气排放口连通设有三通管,三通管其中一条通路与烟气处理装置相连,另一条通路与送料螺旋管连通,送料螺旋管位于出料通道内的一端外壁上开设有若干排放孔,本实用新型通过驱动电机控制送料,自动化程度高,且送料速度可调,送料位置固定,保证了送料的精准性,同时对加热产生的烟气能够有效利用,大大提高资源利用率,综合实用性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锻件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锻料加工用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锻件是指通过对金属坯料进行锻造变形而得到的工件或毛坯,利用对金属坯料施加压力,使其产生塑形变形,可改变其机械性能。这种力量典型的通过使用铁锤或压力来实现。锻件过程建造了精致的颗粒结构,并改进了金属的物理属性。
锻件按坯料在加工时的温度,可分为冷锻温锻和热锻,冷锻一般是在室温下加工,热锻是在高于金属坯料的再结晶温度下加工。当下,锻件加工基本都会涉及热锻,以获得不同满足需求的加工形状,在热锻时锻件原料和半成品在进行锻造前需要进行加热,现有的加热炉一般采用中频加热炉。中频加热炉是一种将工频50HZ交流电转变为中频(300HZ以上至1000HZ)的电源装置,把三相工频交流电,整流后变成直流电,再把直流电变为可调节的中频电流,供给由电容和感应线圈里流过的中频交变电流,在感应圈中产生高密度的磁力线,并切割感应圈里盛放的金属材料,在金属材料中产生很大的涡流。
现有的中频加热炉大多采用行车运料并以人工方式投料,不仅危险程度高,而且费时费力,大大增加了人力成本,同时这种入料方式很大程度依赖操作人员的经验和熟练度,对锻件产品的质量影响拨动较大,不利于生产管理,对此,中国专利CN201620583864.5提出了一种锻造中频加热炉自动化进料装置,针对进料平台的进料机械化与自动化改进。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锻料加工用加热装置,通过驱动电机控制送料,自动化程度高,且送料速度可调,送料位置固定,保证了送料的精准性,同时对加热产生的烟气能够有效利用,大大提高资源利用率,综合实用性强。
一种锻料加工用加热装置,包括中频加热炉、上料机构,所述上料机构包括一体连通的导料通道、出料通道,导料通道上端开设有用于进料的料斗,导料通道内转动设有用于物料传送的送料螺旋管,送料螺旋管一端转动插接在导料通道内壁,另一端延伸至出料通道内,出料通道外端与中频加热炉连通用于向中频加热炉内供料,中频加热炉炉顶的烟气排放口连通设有三通管,三通管其中一条通路与烟气处理装置相连用于将中频加热炉内产生的烟气进行后处理,另一条通路与送料螺旋管连通用于对上料过程中的锻料进行预热处理,送料螺旋管位于出料通道内的一端外壁上开设有若干排放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料斗与送料螺旋管竖直对应设置,上料机构外壁安装有用于驱动送料螺旋管转动的驱动电机。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出料通道顶部设有用于将烟气排出的抽风机,抽风机出风端通过管道与烟气处理装置相连。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出料通道上部开设有插接槽,插接槽内插接设有蜂窝陶瓷蓄热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出料通道为L形结构,且其水平段底部为向中频加热炉方向倾斜向下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导料通道底部设有用于支撑送料螺旋管的承托板,承托板上表面为适应送料螺旋管的凹弧面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导料通道外壁设有保温层。
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泰州浙华机械精锻有限公司,未经泰州浙华机械精锻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17303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