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河道生态护岸工程有效
申请号: | 201921174680.3 | 申请日: | 2019-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028827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0 |
发明(设计)人: | 庄清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中涛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3/12 | 分类号: | E02B3/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2100 福建省泉州市泉州***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河道 生态 护岸 工程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河道生态护岸工程,属于生态工程建设技术领域,包括泥土层、用于阻挡泥土层的挡土墙以及倾斜设置于泥土层表面的防护层,所述防护层和挡土墙均为钢筋混凝土浇筑而成的石板,所述防护层上设置有若干个用于栽种植被的第一凹坑以及用于储水的第二凹坑,若干个所述第一凹坑和第二凹坑呈阵列错位分布,所述第一凹坑沿其深度方向贯穿防护层,所述防护层的表面镶嵌有用于阻挡雨水直接冲入第一凹坑的分流条,本实用新型通过防护层可以对泥土层进行初级保护,同时位于第一凹坑上侧的分流条可以对雨水进行分流,降低了水流对于第一凹坑内泥土的冲刷,从而有效地改善了河道两侧水体容易出现流失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河道生态护岸工程,属于生态工程建设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河道是很常见的,有河流的地方就有河道,河道的两边就是斜坡,河道的斜坡呈各种形状的都有,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环境的重视,河道两边的斜坡也越来越受重视,河道生态修复斜坡是为了生态环境的发展而使用的方法。
现如今的人们以保护自然保护生态为己任,河道生态修复斜坡是能够对河道四周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和保护,常见的河道生态修复斜坡能够满足平常环境的保护,但无法对河道两旁的山坡滑坡进行有效的阻挡,无法对河道两旁的水土流失进行保护和修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有河道生态修复斜坡无法对河道两旁的山体滑坡以及水体流失进行有效地阻挡和保护的问题,而提供一种河道生态护岸工程。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河道生态护岸工程,包括泥土层、用于阻挡泥土层的挡土墙以及倾斜设置于泥土层表面的防护层,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层和挡土墙均为钢筋混凝土浇筑而成的石板,所述防护层上设置有若干个用于栽种植被的第一凹坑以及用于储水的第二凹坑,若干个所述第一凹坑和第二凹坑呈阵列错位分布,所述第一凹坑沿其深度方向贯穿防护层,所述防护层的表面镶嵌有用于阻挡雨水直接冲入第一凹坑的分流条,所述分流条与第一凹坑一一对应,且分流条位于第一凹坑的上侧,所述分流条呈V形结构,其两端向外延伸并与位于第一凹坑侧面的第二凹坑贯通,所述第二凹坑与第一凹坑相对的侧壁上设置有与第一凹坑导通的浇水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护层覆盖在泥土层的表面,可以减少雨水对河道两侧泥土层的冲刷,并在其表面的第一凹坑内种植植被,能够对暴露出防护层表面的泥土进行保护,而第二凹坑可以收集沿着防护层表面的流水,并在天晴的时候由浇水孔流至第一凹坑内,通过分流条能够对降雨量较大时所形成的成股水流进行分流,使得水流向外流至第二凹坑内,也方便了雨水的收集。
优选的,所述防护层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0°-45°。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护层的坡度设置成30-45°,其坡度范围小,雨水对泥土层冲刷的力度小。
优选的,所述防护层的两侧设置有水沟槽,所述水沟槽的外侧设置有梯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水沟槽可以对边缘位置的雨水进行收集,防止其漫入到第一凹坑内,同时设置梯级可以方便行人从泥土层的高处走至低处。
优选的,所述第一凹坑与第二凹坑沿防护层厚度方向的投影均为正六边形,所述第二凹坑的底面与水平面平行,且其侧壁与底面垂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凹坑与第二凹坑的投影为正六边形,此时V形结构的分流条可以很好的将雨水导向位于第一凹坑侧面的第二凹坑中,同时沿着防护层坡度并排设置的第一凹坑和第二凹坑的其中两个顶点的连线与坡度方向平行,此时第二凹坑表面的其中一个顶点位于最低处,在雨水从高处流至第二凹坑后,在冲击力的作用下使其能够迅速溢出,特别是在第二凹坑中沉积有细颗粒泥土时,可以在水流的作用下将其带出第二凹坑,而且也能够减缓水流的流速,此外第二凹坑的底面为水平面,其侧壁与之垂直,可以增加第二凹坑的储水量。
优选的,所述浇水孔从第二凹坑侧壁的最低处向下倾斜延伸至第一凹坑的侧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中涛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未经福建省中涛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17468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