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开锁机构及电子锁有效
申请号: | 201921175730.X | 申请日: | 2019-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059845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2 |
发明(设计)人: | 夏克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夏克伟 |
主分类号: | E05B9/00 | 分类号: | E05B9/00;E05B15/00;E05B15/04;E05B47/00;E05B49/02;G07C9/00 |
代理公司: | 杭州裕阳联合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289 | 代理人: | 姚宇吉 |
地址: | 3252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开锁 机构 电子锁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开锁机构及电子锁,开锁机构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开锁主体以及压簧。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接合并形成一侧具有开口的第一容纳腔,第二壳体在第一容纳腔的开口位置设有阻挡件。开锁主体设置于第一容纳腔中,开锁主体的一侧壁具有一个复位槽,复位槽的一端具有开口并且阻挡件位于复位槽的开口位置。压簧设置于开锁主体的复位槽中,压簧的两端分别连接阻挡件和复位槽的内壁。当开锁时,开锁主体受力后伸出第一容纳腔的开口之外,压簧被压缩;复位时,开锁主体在压簧的作用下重新回到第一容纳腔内。通过压簧的弹力作用实现开锁机构的复位,开锁之后开锁主体总是能够回到并维持在初始位置,避免因不能完全复位而造成的安全隐患。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锁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开锁机构及电子锁。
背景技术
电子锁在安全技术防范领域,具有防盗功能,安全性更高,克服了机械锁安全性能差的缺点,在现代办公和家庭住宅区域普遍采用。电子锁是利用内部的一个开锁机构推动一个芯轴,使得芯轴顶出带动方轴转动,从而转动把手实现开门。当电子锁采用钥匙进行开门之后,其内部开锁机构需要复位,使得开门之后开锁机构重新回归到初始位置,下次需要重新用钥匙或者密码、指纹识别等方式实现开锁。同样地,若用指纹识别或者密码的方式进行开锁,开锁机构的锁舌也需要实现自动复位。开锁机构如何实现复位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现有的电子锁其开锁机构往往容易出现不能完全复位的情况,存在安全隐患。如果开锁机构不能很好地完全复位,或者说在常规状态下不能使得开锁机构稳定地保持在初始位置,由于电子锁的开锁机构一般为金属制作的,一些不法分子可以用强磁铁吸住和操作开锁机构,实现开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开锁机构及包括所述开锁机构的电子锁,解决现有的电子锁不能完全实现复位、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开锁机构,所述开锁机构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开锁主体以及压簧。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接合并形成第一容纳腔,第一容纳腔的一侧具有开口,第二壳体在第一容纳腔的开口位置设有一个阻挡件。开锁主体设置于第一容纳腔中,开锁主体的一侧壁具有一个复位槽,复位槽的一端具有开口并且阻挡件位于复位槽的开口位置。压簧设置于开锁主体的复位槽中,压簧的一端连接阻挡件,压簧的另一端抵住复位槽的内壁。当开锁时,开锁主体受力后伸出第一容纳腔的开口之外,压簧被压缩;复位时,开锁主体在压簧的作用下重新回到第一容纳腔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开锁主体包括第三壳体、第四壳体、电机、第一连动件、锁舌以及拉簧,第三壳体和第四壳体接合并形成第二容纳腔,第二容纳腔的一侧具有开口,第一容纳腔的开口和第二容纳腔的开口位于整个所述开锁机构的同一侧。电机、第一连动件、锁舌均设置于第二容纳腔中,且锁舌位于第二容纳腔的开口位置,第一连动件可转动地设置于第二容纳腔内,拉簧的一端连接于第一连动件。开锁时,电机间接驱动拉簧的另一端以使得第一连动件转动,第一连动件推动锁舌伸出第二容纳腔的开口之外;复位时,锁舌在拉簧的作用下重新回到第二容纳腔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开锁主体包括第二连动件,第二连动件连接于电机的输出端,第一连动件和第二连动件均具有连接孔,拉簧的两端分别对应地连接于第一连动件和第二连动件各自的连接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复位槽位于第四壳体的外壁,第四壳体的内壁具有一个转轴,第一连动件可转动地连接于转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提供一种电子锁,所述电子锁包括锁壳、线路主板、根据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开锁机构、把手以及离合器。所述开锁机构设置于锁壳内并电性连接于线路主板。把手连接于锁壳的一侧并具有方轴。离合器设置于锁壳内,离合器具有芯轴,开锁机构位于离合器的旁侧。当开锁时,开锁机构的开锁主体推动芯轴,芯轴带动方轴转动,以实现开门。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电子锁设有指纹识别模块,线路主板和指纹识别模块电性连接,以通过指纹识别的方式,使得线路主板控制开锁机构实现开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夏克伟,未经夏克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17573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