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直饮水站防水走线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1177873.4 | 申请日: | 2019-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21022483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31 |
发明(设计)人: | 张奇;夏金华;皮明远;刘智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海而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3/04 | 分类号: | H02G3/04 |
代理公司: | 武汉红观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47 | 代理人: | 陈凯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江岸***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饮水 防水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直饮水站防水走线结构,通过设置特定形状的支撑件,配合垫圈,防止雨水渗入直饮水站内,防止引发短路等安全事故;所述垫圈横截面外方内圆,与端板形状相适应,上下两表面相互平行,密封性能好,防止压缩变形后失去密封性;设置中空的横梁,可以作为走线槽,线束不外露,更加美观,便于故障排查;通过设置转接座,防止线束破损或者隔断;电控箱位于产水设备上方,防止湿气侵入电控箱,使用寿命更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直饮水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直饮水站防水走线结构。
背景技术
直饮水站是指放置在城市社区或农村、企事业单位的一种水质净化、供水一体化净水设备,可24小时为用户提供矿物质直饮水。单个水站可满足 2000-5000人直接饮水。区别于传统的送水站,直饮水站一般是由用户刷卡或投币自取。
由于直饮水站一般放置于户外,受到阳光直射,而直饮水站内部的产水装置会发生复杂的物理或者化学反应,高温会对其运作产生影响,因此需要对其设置遮阳棚。为了改善隔热性能,需要将遮阳棚与直饮水站隔开,中间采用支撑件连接。另一方面,根据功能性需求,遮阳棚上需要架设天线、摄像头或者照明灯箱,这些用电设备线束暴露在外容易老化,因此理想的方案是将其穿过支撑件,但是如此一来,支撑件和遮阳棚与直饮水站的连接部位容易渗水,雨水顺着支撑件中间开设的穿线孔流入直饮水站内,容易引发短路等安全事故。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直饮水站防水走线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直饮水站防水走线结构,其包括直饮水站本体(1)、遮阳棚(2)和多个支撑件(3),所述支撑件(3)两端分别固定连接直饮水站本体(1)和遮阳棚(2),遮阳棚(2) 与支撑件(3)连接处设置有穿线孔(20),直饮水站本体(1)与支撑件(3) 连接处设置有进线孔(10),还包括两垫圈(4),所述支撑件(3)包括承重管(31)、穿线管(32)和两端板(33),穿线管(32)嵌套在承重管(31) 内,两端板(33)嵌套在承重管(31)和穿线管(32)之间且密封固定,承重管(31)上下两端面分别抵持遮阳棚(2)与直饮水站本体(1),其中一垫圈 (4)嵌套在承重管(31)外侧且上下两面分别抵持遮阳棚(2)与上侧的端板 (33),另一垫圈(4)嵌套在承重管(31)外侧且上下两面分别抵持下侧的端板(33)与直饮水站本体(1)。
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承重管(31)为方管,穿线管(32) 为圆管,二者相互嵌套且中心轴相互重合。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垫圈(4)横截面外方内圆,与端板(33)形状相适应,上下两表面相互平行。
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直饮水站本体(1)包括底座(11)、至少四根立柱(12)和至少四根横梁(13),立柱(12)垂直固定在底座(11) 上并固定连接横梁(13),横梁(13)之间首尾相连成环,所述横梁(13)为中空结构且上表面与支撑件(3)连接,横梁(13)与支撑件(3)连接处设置进线孔(10)。
进一步优选的,还包括转接座(5),所述转接座(5)上开设有贯穿孔(50),所述转接座(5)固定在横梁(13)内,贯穿孔(50)与进线孔(10)相互连通。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直饮水站本体(1)还包括若干纵梁(14)和电控箱(6),纵梁(14)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横梁(13),电控箱(6)顶部与纵梁(14)固定。
更进一步优选的,还包括产水设备(7),所述产水设备(7)设置于直饮水站本体(1)内部且固定于底座(11)上,电控箱(6)位于产水设备(7)上方。
本实用新型的直饮水站防水走线结构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设置特定形状的支撑件,配合垫圈,防止雨水渗入直饮水站内,防止引发短路等安全事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海而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武汉海而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17787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