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动力电池高低压出线装置和动力电池包有效
申请号: | 201921178038.2 | 申请日: | 2019-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009220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18 |
发明(设计)人: | 李斌;杨春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宝能(广州)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20 | 分类号: | H01M2/20;H01M2/30;H01M2/34;H01M2/08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李岩 |
地址: | 510700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动力电池 低压 出线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动力电池高低压出线装置和动力电池包。该动力电池高低压出线装置包括:托盘方通;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安装在所述托盘方通上,且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高压正极接口、高压负极接口和低压接口,高压正极线缆端部的正极接线端子适于与所述高压正极接口通过正极紧固件连接,高压负极线缆端部的负极接线端子适于与所述高压负极接口通过负极紧固件连接,低压插接件适于安装在所述低压接口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动力电池高低压出线装置,同时集成了高压正极接口、高压负极接口和低压接口,有利于简化动力电池包的装配工艺,此外,高压线缆与对应的高压接口采用紧固件实现连接,可以大大节省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动力电池高低压出线装置和动力电池包。
背景技术
在通常的动力电池包中,高压接插件与低压接插件都是单独的组件,各自具有独立的出线盖板结构,装配过程中需要单独安装,造成安装繁琐,而且每个出线盖板结构都需要单独开模,同时通常的电池包高压出线都是两个接插件公母端对接,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动力电池高低压出线装置,同时集成了高压正极接口、高压负极接口和低压接口,有利于简化动力电池包的装配工艺。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动力电池高低压出线装置的动力电池包。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动力电池高低压出线装置包括:托盘方通;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安装在所述托盘方通上,且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高压正极接口、高压负极接口和低压接口,高压正极线缆端部的正极接线端子适于与所述高压正极接口通过正极紧固件连接,高压负极线缆端部的负极接线端子适于与所述高压负极接口通过负极紧固件连接,低压插接件适于安装在所述低压接口处。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动力电池高低压出线装置,同时集成了高压正极接口、高压负极接口和低压接口,有利于简化动力电池包的装配工艺,此外,高压线缆与对应的高压接口采用紧固件实现连接,可以大大节省成本。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正极凸台和负极凸台,所述高压正极接口为正极硬铜排,所述正极硬铜排的一端朝向所述安装板延伸,另一端设置在所述正极凸台上;所述高压负极接口为负极硬铜排,所述负极硬铜排的一端朝向所述安装板延伸,另一端设置在所述负极凸台上。
具体地,所述正极紧固件包括:正极螺栓以及设置在所述正极凸台上的正极螺纹钢套,所述正极硬铜排和所述正极接线端子上开设有与所述正极螺纹钢套正对的正极螺栓孔,所述正极螺栓穿设所述正极螺栓孔后旋入所述正极螺纹钢套中;所述负极紧固件包括:负极螺栓以及设置在所述负极凸台上的负极螺纹钢套,所述负极硬铜排和所述负极接线端子上开设有与所述负极螺纹钢套正对的负极螺栓孔,所述负极螺栓穿设所述负极螺栓孔后旋入所述负极螺纹钢套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动力电池高低压出线装置还包括:正极连接器、负极连接器,所述正极连接器具有正极容纳腔,所述正极凸起和所述正极接线端子均位于所述正极容纳腔内;所述负极连接器具有负极容纳腔,所述负极凸起和所述负极接线端子均位于所述负极容纳腔内。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正极母防错结构和负极母防错结构,所述正极母防错结构邻近所述正极凸台设置,所述正极连接器上设置有与所述正极母防错结构防错配合的正极子防错结构;所述负极母防错结构邻近所述负极凸台设置,所述负极连接器上设置有与所述负极母防错结构防错配合的负极子防错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正极连接器具有正极螺纹接口,所述高压正极线缆上设置有正极环箍,所述正极环箍具有与所述正极螺纹接口螺接的正极螺纹,且所述正极环箍与所述正极螺纹接口之间设置有压缩胶套;所述负极连接器具有负极螺纹接口,所述高压负极线缆上设置有负极环箍,所述负极环箍具有与所述负极螺纹接口螺接的负极螺纹,且所述负极环箍与所述负极螺纹接口之间设置有压缩胶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宝能(广州)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宝能(广州)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17803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组合式高密封性自动化变频柜
- 下一篇:一种私家停车位非授权占用警示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