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具有灭火功能的电池端盖有效
申请号: | 201921178343.1 | 申请日: | 2019-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022408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31 |
发明(设计)人: | 王贺武;张亚军;李伟峰;李成;欧阳明高;李建秋;卢兰光;杜玖玉;韩雪冰;冯旭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M2/04 | 分类号: | H01M2/04;H01M2/12;A62C3/16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进京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06 | 代理人: | 魏朋 |
地址: | 100084***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灭火 功能 电池 | ||
本申请涉及一种具有灭火功能的电池端盖,包括盖体和保险丝组。盖体设置灭火剂腔。第一保险丝和第二保险丝间隔相对设置于灭火剂腔内。当电池腔内的压力升高时,电池端盖靠近电池腔的表面受到挤压,推动第一保险丝逐渐靠近第二保险丝。第一保险丝与负极集流体电连接,第一保险丝带正电。第二保险丝与正极集流体电连接。第二保险丝带负电。当第一保险丝与第二保险丝接触时,第一保险丝与第二保险丝短路放热。灭火剂受热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阻燃气体。阻燃气体可以阻止电池内部气体燃烧。阻燃气体冲破盖体,使电池腔内部气体泄放,减小爆炸的概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灭火功能的电池端盖。
背景技术
锂电池在各种诱因下会发生热失控。锂电池在热失控过程中,会发生胀包,泄气甚至是燃烧。电池单体热失控释放的高温烟气在电池包蔓延,造成热失控向临近的电池单体传播,造成整个模组甚至电池包热失控。
电池包热失控进而发生燃烧甚至爆炸,造成生命和财产损失。怎样才能提高电池的安全性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怎样才能提高电池的安全性的问题,提供一种具有灭火功能的电池端盖。
一种具有灭火功能的电池端盖,包括盖体和保险丝组。所述盖体用于与电池壳体共同围成电池腔。正极集流体和负极集流体位于所述电池腔内。所述盖体设置灭火剂腔。所述灭火剂腔的壁面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灭火剂腔储存灭火剂。
所述保险丝组收纳于所述灭火剂腔。所述保险丝组包括间隔相对设置第一保险丝和第二保险丝。所述第一保险丝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二保险丝对应设置于所述第二表面。所述第一保险丝与所述负极集流体电连接。所述第二保险丝与所述正极集流体电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盖体包括端盖板和负极极片。所述端盖板用于与所述电池壳体共同围够形成所述电池腔。所述端盖板远离所述电池腔的表面设置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底面为所述第二表面。所述第二保险丝设置于所述第二表面。所述端盖板与所述正极集流体电连接。
所述负极极片开设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底面为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一保险丝设置于所述第一表面。所述负极极片设置于所述端盖板远离所述电池腔的表面,且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扣合形成所述灭火剂腔。所述第一保险丝与所述第二保险丝沿第一方向间隔相对设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端盖板在靠近所述电池腔的表面设置第三凹槽,且所述第三凹槽与所述第一凹槽对应设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第三凹槽底面之间的所述端盖板的厚度为第一厚度。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负极极片远离所述端盖板的表面之间的所述负极极片的厚度为第二厚度。所述第一厚度大于所述第二厚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盖体包括第一绝缘板和第二绝缘板。所述第一绝缘板设置于所述端盖板与所述电池壳体之间。所述第一绝缘板对应所述第一凹槽位置开设通孔。所述端盖板与所述正极集流体电连接。所述第二绝缘板设置于所述端盖板与所述负极极片之间。所述第二绝缘板对应所述第二凹槽位置开设通孔。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盖体开设第一通孔,所述电池端盖还包括负极电连接线和绝缘垫片。所述负极电连接线的一端与所述负极集流体电连接。所述负极电连接线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负极极片电连接。所述绝缘垫片环绕设置于所述负极电连接线与所述第一通孔的孔壁之间。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池端盖还包括垫片座。所述垫片座设置于所述绝缘垫片靠近所述电池腔的一端。所述垫片座用于安放所述绝缘垫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17834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5G通讯产品自动穿锁及预调机构
- 下一篇:一种饲养舍内动物拖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