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前舱稳定装置及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1921180622.1 | 申请日: | 2019-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059215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2 |
发明(设计)人: | 范晓松;朱飞;李志平;元燚;姜波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5/08 | 分类号: | B62D25/08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智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59 | 代理人: | 张海英 |
地址: | 130011 吉林省长春市***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前舱 稳定 装置 车辆 | ||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前舱稳定装置及车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前舱稳定装置,通过将横向稳定杆设置在左减震器安装孔的车前侧;将左侧纵向稳定杆的第一端设置在左减震器安装孔的车后侧,其第二端被配置为设置在前围前支撑板上;将右侧纵向稳定杆的第一端设置在右减震器安装孔的车后侧,其第二端被配置为设置在前围前支撑板上;横向稳定杆、左侧纵向稳定杆以及右侧纵向稳定杆呈三角形设置,以保证减震器合力的交点位于横向稳定杆、左侧纵向稳定杆以及右侧纵向稳定杆所包围的区域内,从而提高白车身扭转刚度。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辆,通过应用上述前舱稳定装置,能够满足车身轻量化要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前舱稳定装置及车辆。
背景技术
中国汽车市场的迅猛发展,消费者对车辆的可选择性越来越多,为了取得竞争中的优势,车辆行驶稳定性和舒适性显得尤为重要,其中决定车辆行驶稳定性和舒适性的一个重要因素为提高白车身的扭转刚度。
现有技术中提高白车身扭转刚度的最常用的方法为:方案1)采用加强白车身地板及上车身的传力部件的料厚,但该方案容易造成白车身重量过重;方案2)在汽车后装市场,可通过加装机舱横向稳定杆,该装置连接两个避震器,使两边的力保持一致,作用在于提高车身刚性,增强车辆在弯道行驶中的稳定性,但该方案存在重量过高以及占用空间过大等问题。
因此,亟待需要一种前舱稳定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前舱稳定装置,能够提高白车身扭转刚度的同时,占用空间小,且能够满足车身轻量化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通过应用上述前舱稳定装置,能够满足车身轻量化要求。
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前舱稳定装置,包括横向稳定杆、左侧纵向稳定杆、右侧纵向稳定杆、左减震器座、右减震器座和前围前支撑板,所述左减震器座上设置有左减震器安装孔,所述右减震器座上设置有右减震器安装孔,
所述横向稳定杆的左端与所述左减震器座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左减震器安装孔的车前侧,所述横向稳定杆的右端与所述右减震器座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右减震器安装孔的车前侧;
所述左侧纵向稳定杆的第一端与所述左减震器座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左减震器安装孔的车后侧,其第二端与所述前围前支撑板固定连接;
所述右侧纵向稳定杆的第一端与所述右减震器座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右减震器安装孔的车后侧,其第二端与所述前围前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横向稳定杆、所述左侧纵向稳定杆以及所述右侧纵向稳定杆呈三角形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横向稳定杆、所述左侧纵向稳定杆以及所述右侧纵向稳定杆呈等腰三角形设置。
进一步地,还包括:左安装支架,设置在所述左减震器座上,且位于所述左减震器安装孔的车前侧,所述横向稳定杆的左端与所述左安装支架固定连接;
右安装支架,设置在所述右减震器座上,且位于所述右减震器安装孔的车前侧,所述横向稳定杆的右端与所述右安装支架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横向稳定杆的左端与所述左安装支架通过螺栓连接,所述横向稳定杆的右端与所述右安装支架通过螺栓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左安装支架与所述左减震器座焊接;所述右安装支架与所述右减震器座焊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前围板,所述前围板位于所述前围前支撑板的车后侧,所述前围前支撑板和所述前围板围设形成第一传力腔。
进一步地,还包括前围后支撑板,所述前围后支撑板设置在所述前围板的车后侧,所述前围板和所述前围后支撑板围设形成第二传力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18062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