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废阴极超高温纯化炉有效
申请号: | 201921182396.0 | 申请日: | 2019-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032118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4 |
发明(设计)人: | 王旭东;包崇爱;何广祯;冯晓强;李乾;孙哲;王帅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经纬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B17/00 | 分类号: | F27B17/00;F27D17/00;F27D15/02;B09B3/00 |
代理公司: | 河南科技通律师事务所 41123 | 代理人: | 樊羿;张晓辉 |
地址: | 450001 河南省郑州市***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阴极 超高温 纯化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废阴极超高温纯化炉,所述炉体的炉膛由上至下包括预热段、加热段及冷却段,在所述预热段设有至少一个高温烟气排放管道,所述高温烟气排放管道的一端与所述炉膛预热段相连通,其另一端连通有高温引射装置,在对应于所述加热段的炉体上设有水平布置的石墨电极墙/排。该超高温纯化炉的温度最高可达3000℃,废阴极物料纯度≥97.0%,且加热温度均匀、结构简单、使用安全,以克服现有技术问题的不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阴极高温纯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废阴极超高温纯化炉。
背景技术
在电解铝生产过程中,阴极内衬及其他筑炉材料长期受钠、电解质和铝的侵蚀而吸收大量的含氟盐,同时侵蚀过程中产生的应力作用会使电解槽变形和内衬破损,因而,电解槽在运行到一定寿命(3~8)年必须进行大修,电解槽在大修过程中则会产生大量的废阴极碳块。据统计,每冶炼一吨铝,大约产生20~30kg废阴极,2018年,我国原铝产量达3600万吨,约占全球总产量的55%,产生废旧碳阴极达80万吨。
废阴极炭块主要成分为碳和氟化物等,其中高石墨化的碳占比为55%~75%,氟化物占比25%~45%,均为高附加值物质。通过对废阴极的浸出液化验分析发现:浸出液中氟离子浓度范围为220~3800mg/L、氰离子浓度最高达3~20mg/L,远大于国家外排标准,经过长期风吹、雨淋后,这些有毒物质成分会发生转移,例如挥发后混入大气,或随雨水混入江河、渗入地下,污染土壤和地下水;对于人体来说,这些有害成分有强烈的致癌作用,被明确的列入了国家危险固体废物名录中。
长期以来,国内外对废阴极碳块的处理方法做了许多研究,其中包括有泡沫浮选法、硫酸分解法和酸碱浸出法等等。目前,我国乃至世界各国大多仍采用建设防渗堆场,将废阴极进行堆放或填埋处理,这种处理方式虽然暂时实现了废阴极危险固体废物的处理,但对防渗堆场周围的生态环境仍然存在一定的生态危害隐患。现阶段对废阴极的处理主要立足点于对该类物质的无害化处理,受制于处理成本相对较高,而没有较大范围的推广应用。
目前,现阶段对废阴极无害化处理普遍采用燃烧法,但燃烧处理对其所使用的设备要求较高。比如,现阶段使用的纯化炉存在纯化率低、回收成本高、环境污染严重、作业安全性低等疑难问题。
因此,提供一种纯化率高、安全性高、低污染及资源化利用率高的废阴极处理设备是一项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废阴极超高温纯化炉,以期解决现有废阴极处理时资源利用率低、纯化率低、安全性低及环境污染严重等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设计一种废阴极超高温纯化炉,包括炉体,所述炉体的炉膛由上至下包括预热段、加热段及冷却段,在所述预热段设有至少一个高温烟气排放管道,所述高温烟气排放管道的一端与所述炉膛预热段相连通,其另一端连通有所述高温引射装置,在对应于所述加热段的炉体上设有水平布置的石墨电极墙/排。
优化的,所述炉体呈长方体或正方体状,其包括上部的炉盖、底部的炉底,所述炉盖的内壁及炉体内壁处均设有对应的保温层。
优化的,对应于所述加热段的炉体内的保温层包括外侧耐火砖层、中部碳素保温材料层和内侧内衬材料层,对应于所述预热段炉体内的保温层包括外侧保温砖层、中部碳素保温材料层和内侧内衬材料层,对应于所述冷却段炉体内的保温层包括外侧保温砖层、中部碳素保温材料层和内侧内衬材料层。
优化的,所述碳素保温材料是焙烧而成密度为0.50~1.80g/cm3,体积电阻率为50~820µΩ·m的碳素复合材料。
优化的,所述石墨电极墙/排嵌在加热段所对应的炉体外壁和炉膛之间,在所述炉体的外壁上对应于所述石墨电极墙/排处设有夹持器和冷却装置,所述夹持器上连接有供电母线和供电整流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经纬科技实业有限公司,未经郑州经纬科技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18239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提高鱼苗存活率的幼苗培育装置
- 下一篇:一种模块化AGV独立悬挂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