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负荷开关机构用分闸锁扣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1184785.7 | 申请日: | 2019-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994773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4 |
发明(设计)人: | 陈育鑫;俞满春;闫涛;王建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洛凯电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31/08 | 分类号: | H01H31/08 |
代理公司: | 32280 常州市权航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佳文 |
地址: | 213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工位 分闸 接地 输出轴 合闸 输出轴旋转 锁杆 锁口 断电 负荷开关机构 上侧板 通电 本实用新型 输出轴转动 弹性运动 工位位置 开关机构 锁扣机构 往复旋转 下侧板 重合 停留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负荷开关机构用分闸锁扣机构,包括上侧板、下侧板以及输出轴;开关机构包括通电合闸工位、断电分闸工位、接地合闸工位以及接地分闸工位,所述断电分闸工位和接地分闸工位位置重合形成分闸工位;所述输出轴依次在通电合闸工位、分闸工位以及接地合闸工位往复旋转;所述输出轴上开设锁口,所述上侧板上设置可做弹性运动的锁杆,当所述输出轴旋转至分闸工位时,所述锁杆插入输出轴的锁口内,以限制输出轴旋转。可使输出轴旋转至分闸工位(断电分闸工位和接地分闸工位)时,锁杆可以插入输出轴的锁口内,进而限制输出轴转动,使其准确停留在分闸工位,提升负荷开关机构工作的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负荷开关机构用分闸锁扣机构。
背景技术
负荷开关机构用于带动输出轴的通电合闸工位、断电分闸工位、接地合闸工位以及接地分闸工位,断电分闸工位以及接地分闸工位位置重合在处,通电合闸工位和接地合闸工位位于两侧。
以往的负荷开关机构由于缺少针对输出轴在到达分闸工位的位置锁紧,会造成输出轴停留位置不精准,容易因为惯性进入其他工位;
例如,输出轴由通电合闸工位进入分闸工位的时候,输出轴容易因为旋转惯性力较大而转至接地合闸工位;又或者是,输出轴由接地合闸工位进入分闸工位的时候,输出轴容易因为旋转惯性力较大而转至通电合闸工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负荷开关机构用分闸锁扣机构,解决以往负荷开关机构中输出轴在旋转至分闸工位时不能锁定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负荷开关机构用分闸锁扣机构,包括上侧板、下侧板以及输出轴;开关机构包括通电合闸工位、断电分闸工位、接地合闸工位以及接地分闸工位,所述断电分闸工位和接地分闸工位位置重合形成分闸工位;所述输出轴依次在通电合闸工位、分闸工位以及接地合闸工位往复旋转;
所述输出轴上开设锁口,所述上侧板上设置可做弹性运动的锁杆,当所述输出轴旋转至分闸工位时,所述锁杆插入输出轴的锁口内,以限制输出轴旋转。
进一步的,所述上侧板上固定设置导向块,所述锁杆从导向块中穿过,所述锁杆和导向块之间设置拉伸弹簧,以使锁杆保持向输出轴的运动趋势。
进一步的,所述上侧板和下侧板之间设置用于带动输出轴在接地合闸工位以及接地分闸工位之间往复运动的第一操作机构;
所述第一操作机构包括第一操作轴,所述第一操作轴与锁杆之间设置有用于将锁杆从输出轴锁口内拉出的第一解锁机构;
所述第一解锁机构包括第一凸轮以及第一解锁杠杆;
所述第一凸轮设置在第一操作轴上,适于与第一操作轴做同步旋转,所述第一凸轮上开设第一槽口;
所述第一解锁杠杆与侧板之间弹性旋转连接,所述第一解锁杠杆一端形成第一插头,所述锁杆上开设插口,所述第一插头插入插口内,以使锁杆带动第一解锁杠杆旋转;所述第一解锁杠杆另一端形成第一棘爪,当所述第一操作轴旋转驱动输出轴由接地分闸工位向接地合闸工位运动时,所述第一棘爪卡入第一凸轮的第一槽口内,以使第一操作轴带动第一解锁杠杆旋转,从而带动锁杆从输出轴锁口内拉出。
进一步的,所述上侧板和下侧板之间设置用于带动输出轴在通电合闸工位和断电分闸工位之间往复运动的第二操作机构;
所述第二操作机构包括第二操作轴,所述第二操作轴与锁杆之间设置有用于将锁杆从输出轴锁口内拉出的第二解锁机构;
所述第二解锁机构包括第二凸轮以及第二解锁杠杆;
所述第二凸轮设置在第二操作轴上,适于与第二操作轴做同步旋转,所述第二凸轮上开设第二槽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洛凯电气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洛凯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18478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