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内外厚过渡带的直连型套管接头有效
申请号: | 201921186862.2 | 申请日: | 2019-07-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031719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4 |
发明(设计)人: | 曾德智;罗江;张新;喻智明;戚亚东;臧硕;陶冶;施太和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石油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B17/08 | 分类号: | E21B17/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5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内外 过渡带 直连型 套管 接头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内外厚过渡带的直连型套管接头,包括外扭矩台肩、第一密封面、外套管接头、母螺纹、内扭矩台肩、公螺纹、第二密封面、内套管接头、套管管体。所述第一密封面、第二密封面均为球面/锥面密封结构,通过金属过盈配合封闭所有泄漏通道;所述外套管接头、内套管接头通过母螺纹、公螺纹径向过盈配合连接,拧接过程中实现内扭矩台肩出现轴向过盈配合时,外扭矩台肩刚开始接触配合;所述内套管接头、外套管接头与套管管体之间设有内外厚过渡带。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小井眼井、侧钻井等,有效减小套管接头外径和泄漏间隙截面积,保证套管密封特性,解决螺纹接头连接强度不足和抗扭台肩失效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内外厚过渡带的直连型套管接头,属于油气井工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石油套管作为开采石油与天然气的重要工具,能够保证钻井过程进行和完井后整个油井的正常运行。目前,大多数油田地质结构复杂,油气埋藏深,勘探开发难度大,所以在钻达目的油层前,油井往往需要钻穿多层压力、岩性均有所差异的地层,这经常会导致井漏、井喷、缩颈等情况的发生。因此,我们需要下入套管进行固井,增加套管层次,但这样往往会导致下部井眼过小,给施工带来困难,有可能钻不到目的层造成井眼报废。油田常规的套管通常由两部分组成,即套管管体和接箍,该种方式使得裸眼与套管之间的间隙较小,不利于下套管和后续的注水泥作业。针对这一难题,科研人员设计出了无接箍直连型套管,将特殊加工的内外螺纹套在套管管体上,但对于套管结构的优化设计还需进一步研究。
经对现有技术文献的检索发现,中国专利号为201711168200.8公开一种直连型油套管多级气密封结构,采用柱面与柱面、内锥面与外锥面过盈配合方式形成多级气密封结构,可以极大提高密封的可靠性及稳定性,提高密封使用寿命,但该专利将密封球面设于内螺纹连接段,且球面与母螺纹之间间隔距离较短,加大了加工工艺难度,较为不符实际生产要求。其次,锥面对锥面密封结构具有较长的接触路径,但接触应力较低,密封能力有限,难以满足超高压油气井的工况要求,并且锥面加工难度较大,两锥面配合精度难以保证。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内外厚过渡带的直连型套管接头,可有效减小石油套管外径和泄漏间隙截面积,保证石油套管的密封特性,解决螺纹接头连接强度不足和抗扭台肩失效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内外厚过渡带的直连型套管接头,主要由外扭矩台肩、第一密封面、外套管接头、母螺纹、内扭矩台肩、公螺纹、第二密封面、内套管接头、套管管体组成。所述第一密封面、第二密封面均为球面/锥面密封结构,将API螺纹的非接触式密封改为接触式密封,通过金属过盈配合封闭所有泄漏通道;所述外套管接头、内套管接头通过母螺纹、公螺纹径向过盈配合连接在一起,连接过程中实现内扭矩台肩出现轴向过盈配合时,外扭矩台肩刚开始接触配合。
进一步,所述公螺纹、母螺纹均采用偏梯形螺纹,其锥度为1:10,承载面角为-5°,导向面角为18°~25°,螺距为4.23mm,螺纹牙径向过盈量为0.12~0.16mm,公螺纹齿高为1.0~1.8mm,母螺纹齿高为1.2~2.0mm。
进一步,所述内套管接头、外套管接头与套管管体之间设有内外厚过渡带,该内外厚过渡带内侧锥度为1:20,轴向方向长度为70~90mm,外侧锥度为1:10,轴向方向长度为30~ 50mm;该内外厚过渡带设有四段圆弧,其中圆弧半径R1=R2=250~300mm,圆弧半径 R3=R4=100~150mm。
进一步,所述内抗扭台肩与外抗扭台肩端面均与套管径向方向夹角18°,轴向过盈量为 0.09~0.12mm,厚度为4.8~6.2mm。
进一步,所述第一密封面锥面锥度为1:10,轴向方向长度为8.0~10.0mm,圆弧半径范围为1.6~2.0mm;所述第二密封面锥面锥度为1:10,轴向方向长度为12.0~14.0mm,圆弧半径范围为5.2~6.8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石油大学,未经西南石油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18686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变速箱焊接夹具
- 下一篇:一种便于均匀喷涂的管道防腐用喷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