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加强型顶进施工用钢筋混凝土顶管有效
申请号: | 201921187276.X | 申请日: | 2019-07-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044070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1 |
发明(设计)人: | 宁丽艳;吴奇飞;牛小犇;邵子豪;任肖;彭麒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建一局集团第二建筑有限公司;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9/153 | 分类号: | F16L9/153;F16L25/10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3 | 代理人: | 刘萍 |
地址: |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加强型 施工 钢筋混凝土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强型顶进施工用钢筋混凝土顶管,包括承口、插口、管身三部分,其特征在于:在承口设有钢拱架Ⅱ和在插口位置设有钢拱架Ⅰ;多根环向筋和多根纵向筋构成钢筋网,且分为内外两层,多根U型钢筋加设在内外两层钢筋网的纵向筋处,使之将内外层钢筋网联在一起;钢拱架Ⅰ安放在内外层钢筋网的端头,钢拱架Ⅱ安放在内外层钢筋网的另一端头,与刚套筒焊接成为一体。本实用新型可以延长顶进距离,减少顶进过程中裂缝的产生和破坏,从而节约大量工程资金。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凝土管材,尤其是一种顶进施工用加强钢筋混凝土管材。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对城市管网也提出了更多要求,很多原本的管网系统已经无法满足城市的需要,但是很多地区的管网往往不能跟上地上建筑的发展,在这个时候需要非开挖的方法施工。而顶管施工是作为非开挖施工的最重要的手段,在很多地下管网施工中使用。在实际施工中由于土压力和顶进荷载的共同作用,引起混凝土管材破裂,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影响施工进度。
现有的混凝土管材是由两层钢筋骨架和混凝土管身组成,在实际施工中仍然会发生管破裂的情况,主要是有两种原因造成。第一,实际施工中管材收到剪力和压力的共同作用,由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远远低于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因此会沿着最大主拉应力方向发生破坏,在外观上表现为一道斜向的裂缝。第二,在施工中局部压应力过大,导致管材发生混凝土剥落现象,直至局部发生破坏。因此,这种顶进施工用钢筋混凝土管会引起返工,延长施工周期,提高了工程成本。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对现有管材的设计进行优化,提出一种加强型顶进用钢筋混凝土管材,改混凝土管可以延长顶进距离,减少顶进过程中裂缝的产生和破坏,从而节约大量工程资金。
加强型顶进施工用钢筋混凝土顶管,包括承口、插口、管身三部分,其特征在于:在承口设有钢拱架Ⅱ和在插口位置设有钢拱架Ⅰ;
多根环向筋和多根纵向筋构成钢筋网,且分为内外两层,多根U型钢筋加设在内外两层钢筋网的纵向筋处,使之将内外层钢筋网联在一起;
钢拱架Ⅰ安放在内外层钢筋网的端头,钢拱架Ⅱ安放在内外层钢筋网的另一端头,与刚套筒焊接成为一体。
进一步,钢拱架Ⅱ厚度为内外层钢筋间距,长度为120mm。
进一步,钢拱架Ⅰ厚度为内外层钢筋间距,长度为120mm。
进一步,内外纵筋上每隔100mm加设一个“U型”钢筋。
上述“U型”钢筋应该加设在钢筋骨架上,每隔100mm加设一个“U型”钢筋,“U型”钢筋加设在内外纵筋处,使之将内外层钢筋联在一起。
上述承口端,加设钢拱架,承口钢筋拱架安放在钢筋骨架的端头,厚度为内外层钢筋间距,长度为120mm。
上述插口端,加设钢筋拱架,插口钢拱架安放在钢筋骨架的端头,厚度为内外层钢筋间距,长度为120mm。
上述钢筋骨架由纵向钢筋和环向箍筋共同组成,并与钢拱架焊接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1、由于采用“U型”钢筋,使内外层筋之间以及骨架与混凝土之间产生良好的整体性,从而保证顶管具备良好的抗裂性能;
2、由于承口、端口采用钢拱架,提高混凝土局部抗压强度,减少顶进过程中发生破坏的概率。
附图说明
图1是顶进施工用钢筋混凝土管的示意图。
图2是顶进施工用钢筋混凝土管“U型”钢筋结构图。
其中:1—混凝土管身,2—钢拱架Ⅰ,3—“U型”钢筋、4—环向筋、5—纵向筋、6—刚套筒、7—钢拱架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建一局集团第二建筑有限公司;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建一局集团第二建筑有限公司;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18727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巡航式撇沫器
- 下一篇:一种装配式建筑耗能减震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