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神经刺激器线圈组件的封装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190515.7 | 申请日: | 2019-07-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093344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07 |
发明(设计)人: | 孟栋良;崔贺强;姚松林;朱佳敏;童安磊;冷苗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诺为医疗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N1/375 | 分类号: | A61N1/375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欣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333 | 代理人: | 潘欣欣 |
地址: | 311121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神经 刺激 线圈 组件 封装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神经刺激器线圈组件的封装装置,包含:线圈组件、刺激器主体、下模具、定位工装:包含工装主体以及与所述工装主体连接的定位接触凹面,所述定位接触凹面与所述的线圈组件中的绕线座相互接触且两者接触面互补贴合;所述的工装主体设有工装定位孔以及工装锁紧孔,所述工装定位孔匹配有定位销;与此匹配的,所述的下模具设有与所述工装定位孔、工装锁紧孔尺寸位置匹配的模具定位孔、模具锁紧孔。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用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神经刺激器线圈组件的封装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神经外科临床手术中,有源植入的医疗器械一般会包含神经刺激器,而神经刺激器又分为可充电神经刺激器和不可充电神经刺激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用于神经刺激器线圈组件的封装装置及方法针对可充电神经刺激器而量身定做的,它可以辅助刺激器安装人员对充电线圈和通讯线圈进行有效、快捷的安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神经刺激器线圈组件的封装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神经刺激器线圈组件的封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线圈组件:包含绕线座以及缠绕在所述绕线座上的充电线圈和通信线圈;
所述充电线圈和所述通信线圈形成有三个外接的针型接口;
刺激器主体:包括壳体以及与所述线圈组件的针型接口连接的三个3针
馈通组件;
下模具:所述的下模具上表面设有用于放置所述线圈组件以及所述刺激
器主体的注塑腔体;
定位工装:包含工装主体以及与所述工装主体连接的定位接触凹面,所述定位接触凹面与所述的线圈组件中的绕线座相互接触且两者接触面互补贴合;所述的工装主体设有工装定位孔以及工装锁紧孔,所述工装定位孔匹配有定位销;与此匹配的,所述的下模具设有与所述工装定位孔、工装锁紧孔尺寸位置匹配的模具定位孔、模具锁紧孔。
上述方案中,包含四个部分:下模具、线圈组件、刺激器主体以及定位组件。实际操作中,将线圈组件与刺激器主体进行电连接并封装存在诸多困难与问题,本实用新型方案解决上述问题的具体实施过程如下:首先将刺激器主体与下模具固定连接,下模具上设有容纳刺激器主体和线圈组件的注塑腔体;线圈组件为一个整体,包含绕线座以及缠绕在绕线座上的通讯线圈和充电线圈,通讯线圈和充电线圈的输出端口为三个针型接口;定位工装用于定位线圈组件和下模具的相对位置,定位工装上设有工装定位孔、工装锁紧孔,向对应的,下模具上设有下模具定位孔、下模具锁紧孔,定位工装上还设有插入工装定位孔、下模具定位孔的定位销以及定位接触凹面,定位接触凹面为与线圈组件的接触面,两者相互贴合,以达到定位线圈组件的目的。当线圈组件、刺激器主体以及下模具相对位置保持固定且线圈组件的针型接口和刺激器主体的3针馈通组件相互接触后,对针型接口和3针馈通组件进行焊接处理,并对注塑腔体进行注塑,待胶体凝固后,即完成线圈组件和刺激器主体的封装。
作为优选,还包括上模具:所述上模具和所述下模具相互配合,各设有位置匹配的固定孔,所述上模具中心设有贯穿的注塑孔。设置上模具和下模具配合,可对注塑腔体进行高压注塑,注塑效果更好。
作为优选,所述上模具和所述下模具的侧边设有防止注塑过程中所述刺激器主体发生位移的压紧盖。上模具、下模具以及刺激器主体装配完成后,刺激器主体未与线圈组件连接的一端暴露在上模具和下模具形成的注塑腔体之外,高压注塑过程中容易发生位移从而影响刺激器主体与线圈组件的相对位置关系,所以在刺激器主体的一端设置压紧盖,防止注塑过程中刺激器主体发生位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诺为医疗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杭州诺为医疗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19051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