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编组车辆车厢管线跨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190972.6 | 申请日: | 2019-07-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065308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2 |
发明(设计)人: | 李扬戈;刘彪;杨勇;唐长民;钟凌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C17/00 | 分类号: | B61C17/00;H02G3/04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王蔚 |
地址: | 412001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编组 车辆 车厢 管线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编组车辆车厢管线跨接装置,包括:拖链,设置于多编组车辆顶部相邻两节编组车之间,用于容纳管线;两个合页铰链,分别安装于拖链的前端和后端,用于连接拖链和前后编组车厢;滑杆,两端固定连接在前后编组车厢之间的跨接铰接棚中间框;滑轮,通过滑轮固定座与拖链固定连接,滑轮可以沿滑杆滑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路线束安装结构,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多编组车辆的管路跨接车厢技术。
背景技术
多编组车辆为达到最大载客状态通常将设备顶置安装,但车辆需保证不同车厢间管路、线束跨接区满足车辆极限转弯工况,因此对车厢之间的管路、线束的跨车厢跨接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现有技术中的跨车厢装置尚存在如下不足:
1.不同车厢之间管路、线束跨接不便利,在车辆极限转弯状态下易过度折弯损坏;
2.不同车厢的不同管路、线束跨接混乱,相互干扰;
3.不同车厢管路、线束暴露在外,缺少防护。
所以设计一种能解决以上问题的跨车厢装置,特别是满足不同功能、不同尺寸的管路、线束跨接的装置就显得尤为重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的跨车厢装置,能够避免不同管路、线束混合跨接在极限转弯状态下的损伤,改善了管路、线束的跨接使用寿命,使整车满足极小的极限转弯半径的要求,还能够对不同种类管路、线束进行分类排布,优化了不同功能的管路、线束跨接混乱的现象,达到良好的运行状态,实现低地板轨道车辆设备顶置安装的需求。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编组车辆车厢管线跨接装置,所述多编组车辆车厢管线跨接装置包括:
拖链,设置于所述多编组车辆顶部相邻的前、后编组车厢之间,用于容纳所述管线;
两个铰链,分别安装于所述拖链的前端和后端,用于将所述拖链连接于所述前、后编组车厢;
滑杆,两端固定连接在所述前、后编组车厢之间的跨接铰接棚中间框;
滑轮,通过滑轮固定座与所述拖链固定连接,所述滑轮能沿所述滑杆滑动。
优选的,所述滑轮固定座固定在所述拖链的中间关节。
优选的,所述拖链内部沿所述拖链的整个长度由分割件分割为至少两个区域。
优选的,所述铰链通过螺栓安装于所述前后编组车厢端部的车体预留支架。
优选的,所述铰链是合页铰链。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应用滑轮和拖链充分保证了管线自由度,有效解决了轨道车辆不同车厢之间管路、线束跨接不便利、易过度折弯损坏的问题;通过对拖链进行功能分区,有效解决了轨道车辆不同车厢不同管路、线束混合跨接相互干扰的问题;通过拖链包裹管路、线束,有效解决了轨道车辆不同车厢管路、线束无法防护的问题。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以上实用新型内容以及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在结合附图阅读时会得到更好的理解。需要说明的是,附图仅作为所请求保护的实用新型的示例。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代表相同或类似的元素。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多编组车辆车厢管线跨接装置侧视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多编组车辆车厢管线跨接装置俯视图;以及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多编组车辆顶部链接结构示意图。
1:铰链
2:拖链
3:滑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未经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19097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能锁的微型离合机构
- 下一篇:一种圆筒夹具及用于服装上袖工序的圆筒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