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调节式电容耦合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1190993.8 | 申请日: | 2019-07-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022424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31 |
发明(设计)人: | 史作毅;梁文超;汪亭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诺泰信通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P1/207 | 分类号: | H01P1/207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智东方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78 | 代理人: | 林青 |
地址: | 215411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调节 电容 耦合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调节式电容耦合结构,包括腔体;盖板,还包括隔离壁,设置在腔体内,且腔体通过隔离壁分隔为多个谐振腔;谐振杆,设置在谐振腔内;槽孔,开设在隔离壁上电容耦合组件;本实用新型的可调节式电容耦合结构,调节腔体底部的调节螺杆旋入调谐腔的长度,调节电容耦合组件与电容耦合调谐螺杆的距离,调节隔离壁的高度,结合调谐螺栓旋入电容耦合谐振器工字型槽的深度,实现电容耦合强度微调和粗调的功能,提高电容耦合强度调节的范围,避免拆卸盖板进行调试,从而降低了滤波器整机的调试难度,降低了调试时间,通过介质螺杆与槽孔相配合,实现对电容耦合铜片的装配,连接可靠性高,使用方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调节式电容耦合结构,属于无线通信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通信频率资源越来越紧张,对滤波器的损耗及带外抑制提出了越来越苛刻的要求,越来越多的滤波器都是在通带5MHz、3MHz、2MHz甚至1.5MHz外有较高的近端抑制要求,进而需要多个传输零点才能满足。当这些传输零点在通带低端时,我们一般是通过电容耦合结构来实现。
目前,哑铃状、探针结构的电容耦合结构由于具有制造容易及加工方便的特点,在滤波器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当滤波器的多个零点在通带低端且靠近通带时,电容耦合结构的尺寸对零点强弱很敏感;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由于加工的公差和人为装配的误差,往往使得电容耦合结构与谐振杆的间距难免会有偏差,最终导致电容耦合结构的强弱较难控制。
由于电容耦合结构尺寸的偏差,给滤波器的批量生产带来诸多问题,具体表现在:当滤波器的性能指标能满足要求时,由于指标临界,增加了滤波器整机的调试难度,从而延长了其调试时间,最终增加了其人工成本;当滤波器的性能指标达不到要求时,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或减弱电容耦合结构,从而需要拆开滤波器整机更换不同大小的电容耦合结构,最后重新装配调试整机,由于整机返工,最终导致滤波器的生产成本大幅增加。
因此,电容耦合结构的可调显得至关重要,目前,电容耦合结构的可调通常采用移动其支撑结构进而移动电容耦合结构来实现,但这种方式一方面需要打开滤波器盖板,费时费力,另一方面,其可调范围有限且不易控制。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可调节式电容耦合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可调节式电容耦合结构,包括
腔体;
盖板,可拆卸连接在腔体的顶部;
还包括
隔离壁,设置在腔体内,且腔体通过隔离壁分隔为多个谐振腔;
谐振杆,设置在谐振腔内,且固定连接在腔体的底部内壁;
槽孔,开设在隔离壁上
电容耦合组件:包括电容耦合铜片、电容支撑件与介质螺杆,所述介质螺杆连接在槽孔内,所述电容耦合铜片与电容支撑件上均开设有与介质螺杆相配合的开槽,所述电容耦合铜片与电容支撑件均通过介质螺杆连接在隔离壁顶部,所述电容耦合铜片的两端分别设置在需要耦合的两个谐振腔内;
电容耦合谐振器,电容耦合谐振器上开设有工字型槽,电容耦合谐振器通过穿过工字型槽的介质螺杆连接在电容耦合铜片的中顶部;
调谐螺杆,设置在需要电容耦合的谐振腔内并连接在盖板上,且置于电容耦合谐振器上开设的工字型槽槽口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腔体的外侧壁还连接有输入端口耦合铜片和输出端口耦合铜片,所述输入端口耦合铜片和输出端口耦合铜片均通过螺丝与谐振杆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电容支撑件为环状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电容支撑件采用绝缘材料制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诺泰信通讯有限公司,未经苏州诺泰信通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19099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