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人体特征采集装置、服饰、充电衣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1191974.7 | 申请日: | 2019-07-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081097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3 |
发明(设计)人: | 杜晓松;林奕;李翩翩 | 申请(专利权)人: | 杜晓松;林奕 |
主分类号: | A61B5/00 | 分类号: | A61B5/00;A61B5/04;A61B5/05;A47G25/14;H02J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达共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586 | 代理人: | 张嵩 |
地址: | 214000 江苏省无锡市惠山***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人体 特征 采集 装置 服饰 充电 衣架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人体特征采集装置、服饰、充电衣架、系统,所述人体特征采集装置特征在于,包括:导电电极,所述导电电极至少为两个,用于与用户接触采集人体电信号;导线,所述导线至少为两条,分别与所述导电电极连接;传感器单元,通过所述导线与所述导电电极连接,用于获得用户人体特征信号;所述导电电极由柔性的可导电织物制成,分别被配置在使用时与用户身体直接接触的位置。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多种基于柔性可导电织物的人体特征采集服饰。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传感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人体特征采集装置、服饰、充电衣架、系统。
背景技术
人类自摆脱蛮荒进入文明社会就开始了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和监测。从水文地理到星象气候。进入电器时代后,更开始了对各种设备进行主动监测和控制。而进入信息时代,这种行为更成为随处可见的广泛实践。小到集成电路中对电子的精准探测和控制,大到对轮船、飞机、高铁的监测和操纵,并且监测和控制的频度和精度也是突飞猛进,其中对电子的监控已经达到皮秒级。反观人类对自身健康的监控,其进步却是非常有限。即使在发达国家,绝大部分人仅靠每年到医院或体检中心的不到两小时的体检来对自己的健康进行监控。而对于一个预期寿命为80岁的人,一生超过七十万小时,用区区160小时进行监测,不到万分之二的采样率,如果严格按照信息学的原理,这种监测的意义几乎没有。当然绝大部分人,尤其是基本健康的人不愿意也不可能像在重症监护室里的病人那样,浑身挂满导线,周边满是仪器来随时监控自己的健康。但是如果能够在吃饭穿衣、工作娱乐的同时,不需要额外的精力付出就可以监测自身的健康,这将是每个人梦寐以求的好事,也将极大促进人类对生命和疾病演化的精细认知,进而更加精准地把控自身健康。
数字移动通讯网络的发展和手机和其他智能设备如平板电脑的普及,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日常生活方式。手机和其他智能设备成了我们生活和工作不能摆脱的工具。手握手机或其他智能设备,眼盯屏幕的人随处可见,每个人每天手持手机的时间已经超过一个小时。同时,智能手机和其他智能设备也为大量可穿戴设备提供了显示和人机交互的终端,比如智能手环、智能手表。很多新型的可穿戴人体特征传感器,如专利201410340111.7公布的可穿戴人体特征传感器,也利用智能手机和其他智能设备作为显示和人机交互的终端。
智能手机和其他智能设备为可穿戴设备提供了理想的显示、存储、数据接力的平台。然而可穿戴设备本身还存在很多问题,如智能手表虽然集成了一些传感器,但很多人并不愿意佩戴手表;而智能背心则需要紧绷在身体上,或是通过具有黏度的导电凝胶贴敷在身体上,这些都有悖于我们的日常穿衣习惯,甚至带来不适。对于有疾病的人群,由于病痛而迫不得已采纳这些解决方案。但大多数健康人和亚健康人都没有意愿日常使用。此外,人体特征采集服饰要面临的另一挑战是能够方便地清洗和经受烘干机高温的考验。这一过程除了需要防水和抗高温,还要经受甩干和滚动过程带来的剧烈机械冲击。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正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没有金属导线和复杂的连接插件、穿着舒适的,基于可导电织物的人体特征数据的采集装置、服饰、充电衣架、系统。本实用新型提供该实用新型内容部分以便以简要的形式介绍构思,这些构思将在后面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被详细描述。该实用新型内容部分并不旨在标识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或必要特征,也不旨在用于限制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范围。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人体特征采集装置,采用了如下所述的技术方案:
一种人体特征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导电电极,所述导电电极至少为两个,用于与用户接触采集人体电信号;
导线,所述导线至少为两条,分别与所述导电电极连接;
传感器单元,通过所述导线与所述导电电极连接,用于获得用户人体特征信号;
所述导电电极由柔性的可导电织物制成,分别被配置在使用时与用户身体直接接触的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杜晓松;林奕,未经杜晓松;林奕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19197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