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刺激矫形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191982.1 | 申请日: | 2019-07-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087227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30 |
发明(设计)人: | 栾晓燕;王金武;富灵杰;万克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F5/01 | 分类号: | A61F5/01;A61F5/05;A61N1/04;A61N1/36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9 | 代理人: | 严晨;许亦琳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刺激 矫形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刺激矫形装置。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刺激矫形装置,包括支撑部本体,所述支撑部本体包括大臂支撑部、肘部连接部和小臂支撑部,所述支撑部本体上设有孔洞,所述孔洞中还设有电刺激发生装置,所述电刺激发生装置包括基板,所述基板上设有电源,所述基板的皮肤接触侧还设有正极接触部和负极接触部,所述正极接触部和负极接触部分别与电源的正极和负极连接。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刺激矫形装置可以同时实现矫形和电刺激的功能,制动与刺激同步进行,在患者制动过程中通过电刺激被动诱发肌肉活动,既达到了固定受伤肢体的作用,又加速肘关节肌肉的血液循环,减轻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刺激矫形装置。
背景技术
肘关节是人体重要关节之一,几乎所有的损伤都会使肘关节丧失一定的活动度,导致生活质量的下降甚至生活不能自理。肘关节损伤后通常会利用矫形器进行一段时间的肘关节制动,以便于肘关节的治疗和恢复。但是,现有的肘关节矫形器普遍存在长时间制动后会对肘关节结构造成损伤的问题,从而产生关节挛缩,影响后期功能的恢复。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刺激矫形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刺激矫形装置,包括支撑部本体,所述支撑部本体包括大臂支撑部、肘部连接部和小臂支撑部,所述大臂支撑部和小臂支撑部之间通过肘部连接部连接,所述支撑部本体上设有孔洞,所述孔洞中还设有电刺激发生装置,所述电刺激发生装置包括基板,所述基板的延伸方向与支撑部本体相配合,所述基板上设有电源,所述基板的皮肤接触侧还设有正极接触部和负极接触部,所述正极接触部和负极接触部分别与电源的正极和负极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电刺激发生装置位于大臂支撑部的孔洞内。
在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正极接触部的表面积为0.5~2cm2,所述正极接触部的材质为水凝胶。
在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负极接触部的表面积为0.5~2cm2,所述负极接触部的材质为水凝胶。
在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源为直流电源。
在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电源开关,所述电源开关与电源电连接,所述电源开关位于基板的外侧。
在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大臂支撑部、肘部连接部、或小臂支撑部为柔性材料。
在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部本体上孔洞的孔径为3.5~4.5cm。
在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部本体上的孔面积的比例为25~35%。
在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电刺激矫形装置包括多个电刺激发生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电刺激发生装置放大示意图。
元件标号说明
1 支撑部本体
11 大臂支撑部
12 肘部连接部
13 小臂支撑部
14 孔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19198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弦保护装置的吉他
- 下一篇:一种螺帽加工用便于移动的夹持固定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