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管头构造有效
申请号: | 201921192324.4 | 申请日: | 2019-07-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132753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5 |
发明(设计)人: | 邬瑞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好仕康塑胶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16/00 | 分类号: | A61M16/00 |
代理公司: | 东莞合方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561 | 代理人: | 梁洪文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构造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管头构造,包括软管、连接线及软管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管的管头部预先设置有硬胶固定圈,所述连接线的接头部预先设置有硬胶固定件,所述硬胶固定圈与硬胶固定件通过卡接结构预先卡接固定,所述软管接头通过软胶二次包胶注塑成型,并将卡接后的软管的管头部与连接线的接头部包覆连接在一起。通过在软管的管头部预先设置有硬胶固定圈以及在连接线的接头部预先设置有硬胶固定件,硬胶固定圈与硬胶固定件预先卡接固定后,再通过软胶二次包胶注塑成型出软管接头,如此一来,连接线的线头部位(固顺)就不容易在管头上松动脱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头的构造,特别涉及一种新型管头构造。
背景技术
软管,特别是呼吸软管,其管头构造的好坏是决定软管质量的关键之一。目前的呼吸软管,涉及到线头固定时,其接头部分基本上是通过二次包胶注塑成型,即,先将连接线的线头与软管的管头放在一起,然后再将软管接头部分以直接注塑成型的方式将线头与管头包覆固定在一起,形成软管接头。然而,这种传统的管头构造,由于仅仅只是通过二次包胶主城成型的软管接头去固定连接连接线的端部和软管的端部,如此一来,在使用的过程中,由于弯曲、拖折等情况,便会导致连接线的线头出现松动、脱落的现象,导致线路接触不良,影响软管的使用。因此,传统的管头构造还存在许多不合理的地方,需要作出改进完善。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管头构造,对连接线的线头部进行预先固定、后续包胶,即预先固定好排结的固顺后再进行第二次包胶注塑成型形成软胶软管接头,保证连接线线头部位的固定效果,避免出现松脱现象,提高软管的整体质量。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新型管头构造,包括软管、连接线及软管接头,所述软管的管头部预先设置有硬胶固定圈,所述连接线的接头部预先设置有硬胶固定件,所述硬胶固定圈与硬胶固定件通过卡接结构预先卡接固定,所述软管接头通过软胶二次包胶注塑成型,并将卡接后的软管的管头部与连接线的接头部包覆连接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通过在软管的管头部预先设置有硬胶固定圈以及在连接线的接头部预先设置有硬胶固定件,硬胶固定圈与硬胶固定件预先卡接固定后,再通过软胶二次包胶注塑成型出软管接头,如此一来,连接线的线头部位(固顺)就不容易在管头上松动脱落。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呼吸软管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隐藏软管接头后管头构造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软管接头、硬胶固定圈与硬胶固定件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中:软管1;软管皮11;软管骨12;连接线2;软管接头3;硬胶固定圈4;硬胶固定件5;卡接结构6;T形卡凸61;T形卡槽6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垂向、横向、纵向,逆时针、顺时针、周向、径向、轴向……),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好仕康塑胶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好仕康塑胶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19232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