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圆筒夹具及用于服装上袖工序的圆筒机有效
申请号: | 201921192397.3 | 申请日: | 2019-07-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062111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6 |
发明(设计)人: | 杨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金悦来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5B21/00 | 分类号: | D05B21/00;D05B29/00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 代理人: | 范小艳;徐勋夫 |
地址: | 523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圆筒 夹具 用于 服装 工序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圆筒夹具及用于服装上袖工序的圆筒机,所述圆筒夹具,包括有圆筒本体;圆筒本体的一端为安装端,另一端为工件套设端;圆筒本体上设置有沿圆筒本体周向延伸布置的弧形车线槽,弧形车线槽位于工件套设端与安装端之间;圆筒本体上还设置有可选择性开合的压料夹,压料夹安装于弧形车线槽与安装端之间位置,压料夹具有朝向工件套设端延伸设置的压料部。如此,通过对圆筒夹具的结构改良设计,使其对工件定位稳固可靠,满足圆筒机对服装上袖工序自动化的要求,提高加工效率及加工质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缝纫机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圆筒夹具及用于服装上袖工序的圆筒机,其主要适用但不局限于衣袖的上部袖峰与衣服大身肩部的接口处的定位及缝纫。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对衣服进行上袖缝纫工序时,通常采用人工定位及移动工件的方式,其存在诸多不足,例如:1、自动化程序低,局限了衣服缝纫加工效率;2、加工质量受人工因素影响大,一致性及稳定性难以得到保证。
因此,需要研究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圆筒夹具及用于服装上袖工序的圆筒机,其通过对圆筒夹具的结构改良设计,使其对工件定位稳固可靠,满足圆筒机对服装上袖工序自动化的要求,提高加工效率及加工质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圆筒夹具,包括有圆筒本体;所述圆筒本体的一端为安装端,另一端为工件套设端;
所述圆筒本体上设置有沿圆筒本体周向延伸布置的弧形车线槽,所述弧形车线槽位于工件套设端与安装端之间;
以及,所述圆筒本体上还设置有可选择性开合的压料夹,所述压料夹安装于弧形车线槽与安装端之间位置,所述压料夹具有朝向工件套设端延伸设置的压料部。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弧形车线槽自圆筒本体的顶部往两侧分别延伸设置。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弧形车线槽的两侧延伸末端均背离工件套设端所在侧延伸形成有延伸槽,所述延伸槽与弧形车线槽形成拐角部位。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工件套设端定义为圆筒本体的前端,所述工件套设端的周缘具有自前往后渐大设计的外凸弧形部。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压料夹包括有夹座、连杆、按压件及压持件;所述夹座安装于圆筒本体上;
所述夹座上具有前后间距布置第一枢接孔、第二枢接孔,所述按压件具有前后间距布置的第三枢接孔、第四枢接孔,所述压持件具有上下间距布置的第五枢接孔、第六枢接孔;所述连杆具有前后间距布置的第七枢接孔、第八枢接孔;
所述连杆的第八枢接孔连接于夹座的第二枢接孔处形成枢接,所述连杆的第七枢接孔连接于按压件的第四枢接孔处形成枢接,所述压持件的第六枢接孔连接于按压件的第三枢接孔处形成枢接,所述压持件的第五枢接孔连接于夹座的第一枢接孔处形成枢接;
所述按压件的后段作为按压操作部;所述压料部连接于压持件的前段。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压料夹分别设置于圆筒本体的左、右侧;所述压料部包括有第一压料部和第二压料部,所述第一压料部具有沿弧形车线槽延伸的弧形压料部,所述弧形压料部的后端连接于压持件的前段,以及,所述弧形压料部的后端可拆卸调节式装设有弧形调节片,所述弧形调节片沿圆筒本体周向延伸布置,所述第二压料部装设于弧形调节片的下端,且所述第二压料部位于弧形压料部的下方。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弧形压料部的后端具有弧形槽及前后延伸的安装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金悦来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广东金悦来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19239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动翻折式缝纫机
- 下一篇:一种河道污水治理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