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红茶揉捻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192549.X | 申请日: | 2019-07-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040695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8 |
发明(设计)人: | 胡安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宜都市安明有机富锌茶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F3/12 | 分类号: | A23F3/12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三峡专利事务所 42103 | 代理人: | 成钢 |
地址: | 443309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红茶 装置 | ||
一种红茶揉捻装置,包括揉捻锅,所述的揉捻锅固定设置在支撑座上,揉捻锅内设有竖直转轴,竖直转轴上设有揉捻机构;揉捻机构包括旋转板以及设置在旋转板底面上的活动块,活动块底面上设有多个球形槽,球形槽内设有揉捻球;旋转板底面两端设有连接板,活动块设置在两块连接板之间,且活动块与连接板之间通过键槽配合连接,在活动块顶面与旋转板底面之间设有多个弹簧。采用上述结构,其能够有效避免红茶被揉烂的情况,保证红茶鲜叶的完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红茶生产加工设备领域,特别是一种红茶揉捻装置。
背景技术
红茶在加工过程中发生了以茶多酚酶促氧化为中心的化学反应,鲜叶中的化学成分变化较大,茶多酚减少90%以上,产生了茶黄素、茶红素等新成分。香气物质比鲜叶明显增加。所以红茶具有红茶、红汤、红叶和香甜味醇的特征。我国红茶品种以祁门红茶最为著名,为我国第二大茶类。红茶属全发酵茶,是以适宜的茶树新牙叶为原料,经萎凋、揉捻(切)、发酵、干燥等一系列工艺过程精制而成的茶。
揉捻是红茶初制的重要工艺,其目的主要是对鲜叶保护膜进行破坏,但现有的揉捻装置中,由于揉捻机构与鲜叶直接接触力无法控制,很容易导致红茶鲜叶被揉捻过度造成鲜叶被揉烂,造成鲜叶的破碎,影响产品质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红茶揉捻装置,其能够有效避免红茶被揉烂的情况,保证红茶鲜叶的完整。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红茶揉捻装置,包括揉捻锅,所述的揉捻锅固定设置在支撑座上,揉捻锅内设有竖直转轴,竖直转轴上设有揉捻机构;
所述的揉捻机构包括旋转板以及设置在旋转板底面上的活动块,活动块底面上设有多个球形槽,球形槽内设有揉捻球;
所述的旋转板底面两端设有连接板,活动块设置在两块连接板之间,且活动块与连接板之间通过键槽配合连接,在活动块顶面与旋转板底面之间设有多个弹簧。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揉捻锅侧壁上设有第一支撑板,第一支撑板上设有电机,电机的转轴通过联轴器连接水平转轴,水平转轴横跨揉捻锅顶面设置,且水平转轴与竖直转轴位于同一竖直面上;
在所述的竖直转轴顶部设有从动锥齿轮,水平转轴上设有主动锥齿轮,主动锥齿轮与从动锥齿轮啮合连接。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揉捻锅侧壁上还设有与第一支撑板对称的第二支撑板,第二支撑板与第一支撑板上均设有水平转轴座,水平转轴两端穿过水平转轴座设置。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支撑座底面开口,支撑座的底面上设有定位环板,揉捻锅放置在定位环板上。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球形槽底面外围设有刮料圈,刮料圈为上下两端开口的环状结构,且刮料圈的水平截面直径由上至下逐渐减小。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球形槽为半球体,刮料圈的顶面直径与球形槽的最大截面直径相同,刮料圈的底面直径小于揉捻球的最大截面直径。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揉捻锅的揉捻锅底面中部设有用于安装轴承的轴承孔,揉捻锅底面外围设置波浪环槽。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红茶揉捻装置,通过采用上述结构,依靠波浪形的揉捻锅底配合能够自适应升降的揉捻机构,实现压捻配合摩擦揉捻的方式代替现有的单纯摩擦揉捻的方式,能够避免鲜叶揉捻过度造成红茶鲜叶破碎的情况,保障了红茶鲜叶的完整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揉捻机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揉捻机构剖视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宜都市安明有机富锌茶业有限公司,未经宜都市安明有机富锌茶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19254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