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便于清洁的雨污水分流隧道有效
申请号: | 201921196778.9 | 申请日: | 2019-07-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045945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5 |
发明(设计)人: | 单琳;于美红;张国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城科泽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03F3/04 | 分类号: | E03F3/04;E03F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4200 江苏省盐城***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便于 清洁 污水 分流 隧道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于清洁的雨污水分流隧道,涉及雨污水分流技术领域,旨在解决操作人员清理垃圾时的劳动强度较大的技术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分水壁顶壁设有一对挡板,两挡板之间转动连接有一对输送辊,两输送辊外壁环绕有输送带,挡板上固设有输送驱动件,分水壁的端壁设有收料箱,收料箱位于输送带端部的下方;当操作人员需要对涵管内的垃圾进行清理时,可直接将垃圾放置于两挡板之间的输送带上,当所有的垃圾全部清理完毕后,操作人员可行走至收料箱处,打开输送驱动件,即可带动输送带转动,即可使得输送带上的垃圾随输送带依次输送至输送带的端部,最终掉落至收料箱内,无需随身携带容器收集垃圾,从而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雨污水分流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便于清洁的雨污水分流隧道。
背景技术
雨污水分流隧道是一种可实现雨水与污水独自输送的隧道。
现有公开号为CN109944175A的中国专利,提供了一种雨污水分流隧道,其包括涵管,涵管上部为拱形,用于增强顶部承压能力,下部为方形,用于快速排水及人员行走;紧贴涵管内壁上设置有防水层,用于防止渗透;涵管底部设有雨水槽和污水槽,雨水槽和污水槽之间由分水壁隔开;其通过在单一涵管中同时设置雨水槽和污水槽,有效减小了雨污水分流时的管道数量,使其适用于地下限制条件多的区域。
但是,实际使用较长时间后,雨水及污水内携带的垃圾将持续输送至涵管内,操作人员进入涵管内对垃圾进行处理时常需随身携带垃圾篓以随时收集垃圾,且随垃圾收集数量的提升,垃圾篓的重量随之提升,使得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越来越大,故有待改善。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清洁的雨污水分流隧道,其具有无需随身携带垃圾篓亦可随时收集垃圾的优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便于清洁的雨污水分流隧道,包括涵管,所述涵管底壁位于中部固设有分水壁,所述分水壁的两侧分别与涵管围成雨水槽及污水槽,所述分水壁顶壁沿其长度方向固设有一对挡板,两所述挡板之间转动连接有一对输送辊,两所述输送辊外壁环绕有输送带,所述挡板上固设有用于驱使输送辊转动的输送驱动件,所述分水壁的端壁设有收料箱,所述收料箱的顶部开口且位于输送带输送方向的一端的下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操作人员需要对涵管内的垃圾进行清理时,可直接将垃圾放置于两挡板之间的输送带上,当所有的垃圾全部清理完毕后,操作人员可行走至收料箱处,打开输送驱动件,即可带动输送带转动,即可使得输送带上的垃圾随输送带依次输送至输送带的端部,最终掉落至收料箱内,无需随身携带容器收集垃圾,从而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进一步地,所述输送带外壁沿其宽度方向固设有若干防滑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若干防滑条可提升输送带表面的摩擦系数,从而使得垃圾在输送带上的传输状态更稳定。
进一步地,所述输送带沿其厚度方向设有若干排水孔。
雨水槽或污水槽内的垃圾常处于潮湿状态,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垃圾在输送过程中可将粘连的液体自排水孔下落,从而减轻最终输送至收料箱内的垃圾重量,从而进一步减轻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进一步地,所述挡板底壁设有排水槽。
自排水孔下落的液体滴落至两挡板之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使得滴落至两挡板之间的液体自排水槽排出两挡板之间,最终回流到雨水槽或污水槽内,从而可使得两挡板之间更快的恢复干燥状态,避免黑臭水在两挡板之间堆积。
进一步地,所述收料箱底壁设有若干落水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城科泽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城科泽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19677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调式厂房地下进风降噪井
- 下一篇:一种移动式市政建设用雨水收集利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