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马达的冷却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1198076.4 | 申请日: | 2019-07-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012980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06 |
发明(设计)人: | 浅井孝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2K9/00 | 分类号: | H02K9/00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王兆阳;苏卉 |
地址: | 日本爱知***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马达 冷却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马达的冷却结构。该冷却结构具备沿马达的定子铁芯及端部线圈配置的冷却通道,该冷却通道中,在与定子铁芯对应的部位形成有铁芯侧排出孔;在与端部线圈对应的部位形成有线圈侧排出孔,线圈侧排出孔中配置有相应于在冷却通道内流通的流体的压力而开闭的调节阀。基于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结构,能相应于马达的运行状况对定子铁芯和端部线圈中需要冷却的对象恰当地进行冷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马达的冷却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作为马达的冷却结构,已知有一种具备供冷却油流通的冷却管的冷却结构。该结构中,在该冷却管的对应于马达的两个端部线圈的部位分别设置有用于排出冷却油的排出口,并且,在各排出口分别配置有调节阀。该调节阀具有相应于冷却管中流通的冷却油的压力而进行小孔与大孔的切换的功能。
上述现有技术的冷却结构中,在冷却管内的冷却油的压力较高的一端的排出口,调节阀将小孔与排出口连通;在冷却管内的冷却油的压力较低的一端的排出口,调节阀将大孔与排出口连通。因而,即便是冷却管内的各部位的冷却油的压力不同,也能抑制从一端的排出口向一端的端部线圈排出的冷却油与从另一端的排出口向另一端的端部线圈排出的冷却油之间的排出流量之差,从而能将两端的端部线圈均等地冷却。
通常,对于装设在电动车等车辆上的马达,需要相应于马达的运行状况而优先地对端部线圈进行冷却或优先地对定子铁芯进行冷却。
然而,上述现有技术的结构是只能对两端的端部线圈均等地进行冷却的结构。另外,即便是将上述现有技术的结构进行若干变更,使一端的排出口对着端部线圈;另一端的排出口对着定子铁芯,仍然只能对端部线圈和定子铁芯均等地进行冷却,而无法根据实际需要(发热状况)对端部线圈和定子铁芯中的某一方选择性地进行优先冷却。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相应于马达的运行状况而对端部线圈和定子铁芯中需要冷却的对象恰当地进行冷却的马达的冷却结构。
作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马达的冷却结构,该马达的冷却结构具备沿所述马达的定子铁芯及端部线圈配置的冷却通道,所述冷却通道中,在与所述定子铁芯对应的部位形成有铁芯侧排出孔;在与所述端部线圈对应的部位形成有线圈侧排出孔,所述线圈侧排出孔中配置有相应于在所述冷却通道内流通的流体的压力而开闭的调节阀。
基于本实用新型的上述马达的冷却结构,在马达为高转速低转矩时,定子线圈内的电流较小,因而与定子线圈相比,定子铁芯的发热严重更需要被冷却。在此状态下,由于冷却通道内的流体的压力较低,所以调节阀关闭,使流体不能从线圈侧排出孔排出,因而冷却通道中的流体主要从铁芯侧排出孔排到定子铁芯上,优先地对定子铁芯进行冷却,相反,在马达为低转速高转矩时,定子线圈内的电流较大,因而除定子铁芯以外定子线圈发热严重也需要被冷却。在此状态下,由于冷却通道内的流体的压力较大,所以调节阀开启,冷却通道中的流体的一部分从线圈侧排出孔排到端部线圈上,对端部线圈也进行冷却。
即,基于本实用新型的上述马达的冷却结构,能相应于马达的运行状况而对端部线圈和定子铁芯中需要冷却的对象恰当地进行冷却。其结果,能减少供给到冷却通道中的流体的总量,从而能实现流体泵的小型化,并能提高马达的冷却性能、降低电动车等的燃油费用。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上述马达的冷却结构中,较佳为,所述调节阀由可弹性变形的弹性构件构成,该弹性构件上形成有将所述线圈侧排出孔处的流体的排出方向的上游端与下游端贯通的、具有规定形状的切缝。基于该结构,能使调节阀结构简单且造价低廉。即,当冷却通道内的流体的压力超过规定值时,弹性构件上的切缝会裂开而使调节阀开启;相反,当冷却通道内的流体的压力在规定值以下时,弹性构件上的切缝会闭合而使调节阀关闭。由于仅仅需要在弹性构件上形成切缝便能构成上述调节阀,因而调节阀的结构简单且造价低廉。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19807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