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垂直升降飞行器的着舰装置及舰船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921198308.6 申请日: 2019-07-26
公开(公告)号: CN211223917U 公开(公告)日: 2020-08-11
发明(设计)人: 魏荣亮 申请(专利权)人: 魏荣亮
主分类号: B64F1/00 分类号: B64F1/00;B64F1/02;B64F1/12
代理公司: 珠海智专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62 代理人: 林永协
地址: 510000 广*** 国省代码: 广东;4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用于 垂直 升降 飞行器 装置 舰船
【说明书】:

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垂直升降飞行器的着舰装置及舰船,该着舰装置包括升空平台,升空平台上设置有多个用于驱动升降平台上升或者下降的动力装置,且升空平台上设有用于锁紧飞行器的锁紧装置;升空平台下方设有动力电缆和主探管,主探管内设有主拉降索;升空平台下方还设置有减震降落架。该舰船具有上述的着舰装置。本实用新型能够避免飞行器降落到甲板时对甲板造成较大的冲击,提高飞行器降落的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舰载垂直升降飞行器助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垂直升降飞行器的着舰装置以及具有这种着舰装置的舰船。

背景技术

舰载垂直升降飞行器,如直升机、无人机等,在着舰的时候需要依靠着舰装置实现,而现有的着舰装置主要是使飞行器以刚性着舰的方式进行。以直升机为例,直升机的着舰装置主要有“拉降”式、“鱼叉-格栅”式、“助降网”式等三种着舰装置。

拉降式着舰装置主要由设在直升机上的引索、引索绞车、主探管、尾探管和设在舰艇上的拉降索及拉降绞车、夹紧机构和操纵室等构成。直升机准备着舰时,直升机悬停在飞行甲板上空6至8米的高度,放出主探管,并从主探管中伸出引索。甲板上的舰员用接地夹具,将引索和甲板上的拉降索对接,然后直升机飞行员启动机上的引索绞车,将引索回收,从而牵引拉降索进入机内并固定。舰面引降员启动拉降绞车回收拉降索,同时飞行员控制直升机,使直升机产生一个与舰船甲板升沉相一致的升力,确保在拉降索的作用下,直升机的升降与舰船甲板的升沉同步,在拉降绞车的拉力作用下,把直升机拉引着舰。直升机着舰后,主探管便插入甲板上的夹紧机构中,引降员迅速控制夹紧,把直升机系留在飞行甲板上。随后,飞行员放出机上的尾探管,尾探管卡在飞行甲板上的格栅中把机尾固定,完成直升机整个着舰过程。拉降式着舰装置主要适用于10吨以上的大型直升机的着舰,适用于6级以下的海况实现着舰,其中,系留式着舰方式是拉降式着舰方式在无人船上回收垂直升降无人飞机的一种特殊应用,使用系留式辅助垂直升降无人飞机着舰时,无人船将拉降索直接系在垂直升降无人飞机的下方,回收时直接收紧拉降索并将垂直升降无人飞机直接收回到无人船上。

鱼叉-格栅式着舰装置主要由设在直升机腹下的鱼叉状锁紧装置和飞行甲板上的格栅构成。格栅的版面直径约为2.5米上列孔格。鱼叉锁紧装置采用液压驱动,由飞行员操纵,可伸出或缩进。直升机着舰时,放下鱼叉机构,着舰时鱼叉机构叉入飞行甲板上的格栅内,然后鱼叉锁紧装置的锁销立即自动伸出锁定,把直升机固定在甲板上。鱼叉-格栅式着舰装置主要适用于4至5吨的小型飞机,只适用于5级以下海况着舰。

助降网式是在甲板上布置有一片网,网由框架支起,网距离地面10至12厘米。当直升机降落时,机轮卡在网内,保持稳定。

目前直升机的起落架主要有滑撬式、轮式、滑撬与轮组合式三种,其中滑撬式、滑撬与轮组合式起落架没有减震效果,轮式起落架虽然有一定的减震效果,但因为重量较大,减震效果也不理想。不管滑撬式还是轮式起落架的直升机,目前直升机在着舰时都存在一定的困难。现有的三种着舰方式的主要问题是通用性不强,拉降式能较好地解决6级以下海况直升机着舰,但只适合升力大的大型直升机,不适合升力不够大的中小型直升机;鱼叉-栅格式(只适用于4吨至5吨的小型直升机)和助降网式直升机降落甲板都属于刚性着舰,只适用于5级以下海况,由于舰船在海面上摇摆晃动起伏不定,直升机垂直着舰时容易直接撞击到甲板上。另外,在直升机下落的过程中若下落速度控制不好,直升机停靠甲板的瞬间也会与甲板产生较大冲击力的碰撞,从而造成事故,而着舰时发生的事故这也是直升机的所有飞行事故之中占比较高的一项。目前,垂直升降无人飞机在无人船上降落只能使用系留式,受系留绳长度的限制,垂直升降无人飞机使用时无法远离无人船,限制了无人飞机作用的发挥。

为此,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有必要设计一种新型的通用性强的着舰装置,能适用大、中、小型垂直升降飞行器着舰(包括能辅助垂直升降无人机在无人船上降落,无人机的飞行距离又不受限),能弥补着舰时直升机升力不足,能适用于6级以上更复杂海况辅助直升机着舰,避免垂直升降飞行器在着舰过程中与甲板产生直接的刚性接触,从而降低垂直升降飞行器着舰时产生事故的频率。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魏荣亮,未经魏荣亮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19830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