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地震逃生球有效
申请号: | 201921198501.X | 申请日: | 2019-07-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105842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1 |
发明(设计)人: | 宋绍鹏;胡波;李顺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宋绍鹏;胡波;李顺旭 |
主分类号: | E04H9/02 | 分类号: | E04H9/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42000 湖北省十堰市***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地震 逃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地震逃生球,包括智能盔胶球皮、密封拉链、北斗个人定位器、氧气实时监控器、储物皮袋、第二硅胶软层、气柱、第一硅胶软层、尼龙纤维布、薄纱细袋和叠氮化钠颗粒晶体。本实用新型,通过气柱利用叠氮化钠颗粒晶体重击后产生气体使球迅速膨胀并在气柱形成的蜂窝孔球体骨架膨胀作用下将具有受到碰撞的时候迅速自动变硬及吸收撞击力的智能盔胶球皮膨胀鼓起形成一个逃生球体,从而具有便捷收装且快速充气形成逃生球的功能,且抗冲击性能强,密封性好,可压缩多次使用,通过安装放置的北斗个人定位器、氧气实时监控器及储物皮袋内装放的食物,能够保证人员有较长的等待救援时间,同时具有定位功能,有利于搜救。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逃生球,具体是一种地震逃生球,属于救援应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截至2018年12月31日,仅四川震区共发生余震7821次,震灾造成71854人遇难,48395人受伤,从废墟中已经救出29549人,临时安置627843人。
有57.6%被倒塌的建筑砸伤,致残,掩埋,有23.3%被埋到太深,没有足够氧气和食物,有10.2%震后泥石流,洪水淹没,有8.9%搜救不及时,未找到准确掩埋地点,我们需要一种能满足在地震时及时保护我们且能快速使用,有一定的食物和氧气能密闭,保证不会被掩没能发射信号,让救援人员找到我们的需求的产品。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地震逃生球。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地震逃生球。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地震逃生球,包括膨胀抗击结构和救援辅助结构,所述膨胀抗击结构包括气柱,所述气柱设有若干个,且若干个所述气柱相互连通拼接形成一个蜂窝孔球体骨架,所述气柱形成的蜂窝孔球体骨架外侧骨架面通过第一硅胶软层与智能盔胶球皮内壁相互粘接固定,且气柱表面粘接包裹有尼龙纤维布,所述气柱内部安装有薄纱细袋,且薄纱细袋内盛装有叠氮化钠颗粒晶体;
所述救援辅助结构包括储物皮袋,所述储物皮袋安装在气柱形成的蜂窝孔球体骨架内,且储物皮袋表面安装有氧气实时监控器,所述氧气实时监控器一侧的储物皮袋表面安装有北斗个人定位器。
优选的,所述储物皮袋内盛装有食物、水和氧气瓶等,且储物皮袋袋口通过塑料拉链相互连接闭合。
优选的,所述气柱形成的蜂窝孔球体骨架内骨架面涂抹有第二硅胶软层。
优选的,所述智能盔胶球皮表面和气柱形成的蜂窝孔球体骨架外侧骨架面均留有条形缝隙,且两个条形缝隙相互重合粘接在一起。
优选的,所述条形缝隙安装有同一个密封拉链,且条形缝隙最大展开圆口直径为50cm。
优选的,所述智能盔胶球皮和气柱形成的蜂窝孔球体骨架一起通过手动折叠在一起,且气柱形成的蜂窝孔球体骨架的球径为100c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该种地震逃生球设计合理,通过气柱利用叠氮化钠颗粒晶体重击后产生气体使球迅速膨胀并在气柱形成的蜂窝孔球体骨架膨胀作用下将具有受到碰撞的时候迅速自动变硬及吸收撞击力的智能盔胶球皮膨胀鼓起形成一个逃生球体,从而具有便捷收装且快速充气形成逃生球的功能,且抗冲击性能强,密封性好,可压缩多次使用。
、该种地震逃生球设计合理,通过安装放置的北斗个人定位器、氧气实时监控器及储物皮袋内装放的食物,能够保证人员有较长的等待救援时间,同时具有定位功能,有利于搜救。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宋绍鹏;胡波;李顺旭,未经宋绍鹏;胡波;李顺旭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19850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