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压重载双螺杆泵有效
申请号: | 201921199767.6 | 申请日: | 2019-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039708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4 |
发明(设计)人: | 余义全;赵雷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龙机电设备贸易(天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C2/16 | 分类号: | F04C2/16;F04C11/00;F04C1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硕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59 | 代理人: | 曲芳娇 |
地址: | 300457 天津市滨海新区经***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压 重载 螺杆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压重载双螺杆泵,包括泵体,平行设置于泵体内的主动轴和从动轴,主动轴与从动轴上均设有左旋螺旋套、右旋螺旋套,主动轴与从动轴通过轴承组件安装在泵体上,所述泵体与主动轴、从动轴间设有可更换的衬套,所述衬套与主动轴、从动轴上的左旋螺旋套、右旋螺旋套相互啮合传动形成若干个独立密封腔室。本实用新型泵体采用加厚焊接重载结构,以便泵体能够承受高压重载工况;主动轴及从动轴选用加粗结构重载轴系布局;螺旋套长度和直径比值比通用泵小,两侧轴承之间的间距缩小,提高轴系的刚度,减低挠度,以保证不会在重载工况下由于轴变形造成主动轴、从动轴与螺旋套之间接触或抱死失效,从而能适合高压重载工况使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双螺杆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压重载双螺杆泵。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市场上的常规通用的双螺杆泵,设计的工作压力极限是4.0Mpa;个别案例在工作压力小于5.0Mpa,粘度比较高的应用场合通过调整结构布局有个别应用案例。但成系列的,在低粘度,高粘度应用工况都可以使用的,工作压力介于4Mpa–10Mpa的解决方案还没有。由于高压系列泵是用于高压重载工况,需要有特殊结构的泵体,承压设计为最大工作压力的1.5倍,即设计压力需要达到15Mpa,但目前通用泵体承压设计为6Mpa,因此,需要设计一种高压重载双螺杆泵来满足高压重载工况。
由于是高压重载工况,即进出口间存在高压差,该工作压力作用在两端支撑的转子上,就要解决轴系承载问题,来提高轴系的承载能力,降低挠度,避免转子在重载工况下受力变形过大造成定子转子之间接触抱死,导致泵失效,无法工作。此外,转子核心零部件螺旋套的设计制造需要有足够多的独立的密封腔室,以便满足逐级增压并满足使用工况要求的高压重载工况。但是,为了提高轴系承载能力,两端支撑的轴间距需要尽可能小,而为了有更多的独立密封腔室,需要更长的螺旋套长度;这个矛盾需要合理优化解决;这就要求高压泵螺旋套需要在更短的长度内,需要有更多的独立的密封圈,意味着螺旋套需要加工深槽,乍槽,这种结构的螺旋槽加工难度极大,就需要用到特殊的价格设备,加工工艺和加工方法。为了满足泵的正常工作及保证合理的工作效率,转子和定子之间也需要选择合理的配合间隙以便保证泵安全可靠运行及合理的泵送效率。配合间隙选择小了,风险是重载工况下造成的转子变形容易有抱死风险;配合间隙选择大的话,由于高压差容易形成高的内部回流,严重影响泵的工作效率。由于是重载高压的工况,还需要解决两端轴承及非驱动端同步齿轮的承载受力问题,解决有效润滑冷却问题,以便保证合理的使用寿命。以上提到的问题均是高压重载泵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压重载双螺杆泵,从泵体承压设计,轴系受力设计,螺旋套独立密封腔室计算,合理的配合间隙选择及传动机构的润滑冷却等组合解决方案,保证本实用新型能适用于高压重载的应用工况。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龙机电设备贸易(天津)有限公司,未经金龙机电设备贸易(天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19976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F04C 旋转活塞或摆动活塞的液体变容式机械
F04C2-00 旋转活塞式机械或泵
F04C2-02 .弧形啮合式的,即各配合元件具有圆弧形传送运动,每个元件都具有相同数目的齿或齿的等同物
F04C2-08 .相互啮合式,即带有与齿轮机构相似的配合构件的啮合
F04C2-22 .内轴式,与其配合元件在相互啮合处具有同方向的运动,或其中的1个配合元件是固定的,内部元件比外部元件有更多的齿或齿的等同物
F04C2-24 .反向啮合式的,即配合元件在相互啮合处的运动方向相反
F04C2-30 .具有F04C2/02,F04C2/08,F04C 2/22,F04C 2/24各组中两组或多组所包含的特征,或具有包含在这些组中的一个组的特征,并且配合元件之间具有其他形式的运动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