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泊车储能机器人有效
申请号: | 201921201122.1 | 申请日: | 2019-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063687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9 |
发明(设计)人: | 王海军;司义参;鲍智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祥鼎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H6/04 | 分类号: | E04H6/04;E04H6/06;B60L53/14 |
代理公司: | 郑州裕晟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1142 | 代理人: | 徐志威 |
地址: | 451100 河南省郑***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泊车 机器人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泊车储能机器人,包括置于地面的两条轨道,轨道上设置有往复移动的机箱,机箱包括驱动机箱移动的行走机构和旋转机构,机箱前端连接有由旋转机构驱动转动的立柱,立柱上端设置有提升机构,立柱上设置有由提升机构驱动上下滑动的载车板,机箱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带有充电枪的蓄电箱;提升机构中采用升降主动链轮、升降承重链轮、升降从动链轮和升降链轮传动形式,提升平稳,可靠性高;旋装机构可以使载车板进行旋转,方便驾驶者停车;本实用新型设置两层充电,将原有的充电车位数量提高了一半,最大程度地提高了单次单位时间内的充电数量;增加单位时间充电数量的同时,减少了占地面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泊车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了一种泊车储能机器人。
背景技术
车辆无处停放的问题是城市的社会、经济、交通发展到一定程度产生的结果,立体停车设备的发展在国外,尤其在日本已有近30-40年的历史,无论在技术上还是在经验上均已获得了成功。
为了节省地面空间,地面车库越来越多的采用立体车库。目前所使用的立体车库所采用多层椭圆形循环方式,需要将车辆停入上层车位时,要启动循环动力装置,将原本的底层车位调升到上层,停车为的方向是固定的,需要驾驶车辆进行倒车入库操作,给驾驶增加了不便;而且现有的停车设备多采用钢丝绳牵引停车位进行提升,停车位的循环上升和下降过程中,停车位会发生摇晃和摆动,增加了车辆受损的风险,安全性不高;停车设备没有设置充电装置,需要扯拉电线对电动车辆进行充电,充电极为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泊车储能机器人,很好的解决了停车不便、易数损坏车辆和电动车车辆地面充电紧张,停车充电不便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泊车储能机器人,包括置于地面的两条轨道,轨道上设置有往复移动的机箱,机箱包括旋转机构和驱动机箱移动的行走机构,机箱前端连接有由旋转机构驱动转动的立柱,立柱上端设置有提升机构,立柱上设置有由提升机构驱动上下滑动的载车板,所述机箱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带有充电枪的蓄电箱;
所述行走机构包括第一减速电机,第一减速电机连接有行走主动链轮,行走主动链轮通过行走传动链条连接有设置于机箱前端的行走从动链轮,行走从动链轮套设于行走主动轴并带动行走主动轴转动,行走主动轴的两端均穿设有行走主动齿轮,行走主动齿轮啮合有于轨道上滚动的带齿滚轮,带齿滚轮下方设置有关于轨道对称并与轨道接触的挂轮;
所述旋转机构包括第二减速电机,第二减速电机连接有旋转主动齿轮,立柱的下端连接有带齿的旋转主轴,旋转主轴套设于固定在机箱前端的旋转座内,旋转主动齿轮和旋转主轴之间设置有过渡齿轮机构;
所述提升机构包括第三减速电机,第三减速电机连接有升降主动链轮,升降主动链轮一侧设置有升降承重链轮,升降主动链轮下方设置有升降从动链轮,所述升降主动链轮边缘和升降承重链轮边缘之间的间距小于升降从动链轮的直径;升降主动链轮、升降承重链轮和升降从动链轮绕设有升降链条,升降链条一端与载车板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减速电机设置于机箱的后端,所述第二减速电机设置于机箱的前端。
进一步的,所述机箱后端设置有位于轨道上的滚轮以及与滚轮配合的挂轮。
进一步的,所述过渡齿轮机构包括第一旋转过渡齿轮、第二旋转过渡齿轮和与第二旋转过渡齿轮啮合的第三旋转过渡齿轮,第一旋转过渡齿轮和第二旋转过渡齿轮均套设于第一旋转过渡齿轮轴上,第三旋转过渡齿轮套设于第二旋转过渡齿轮轴上,第一旋装过渡齿轮轴和第二旋转过渡齿轮轴均固定于机箱上,第一旋转过渡齿轮与旋转主动齿轮啮合,第三旋转过渡齿轮与旋转主轴上的齿啮合。
进一步的,所述升降主动链轮远离升降承重链轮的一侧设置有预紧轮。
进一步的,所述旋转主轴的上下两端均设置有滚柱双列轴承和平面轴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祥鼎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河南祥鼎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20112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活性剂增强带生产线和活性剂增强带
- 下一篇:多层约束防渗漏的后浇带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