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撞梁吸能盒、防撞梁组件和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1921202507.X | 申请日: | 2019-07-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116676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4 |
发明(设计)人: | 刘志民;刘春响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9/18 | 分类号: | B60R19/18;B60R19/34 |
代理公司: | 北京英创嘉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47 | 代理人: | 杨敏 |
地址: | 101399 北京市顺义区双***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撞梁吸能盒 防撞梁 组件 车辆 | ||
本公开涉及一种防撞梁吸能盒、防撞梁组件和车辆,所述防撞梁吸能盒(100)包括:多个由碳纤维复合材料制成的第一板体(11)和多个由金属材料制成的第二板体(12),多个所述第一板体(11)和多个所述第二板体(12)相互交替并固定连接,以围成所述防撞梁吸能盒(100)的多个侧壁。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公开提供的防撞梁吸能盒具有良好的吸能效果,同时能够实现轻量化。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防撞梁吸能盒、防撞梁组件和车辆。
背景技术
防撞梁组件是车辆碰撞安全保证的关键部件,而其中吸能盒在碰撞时能够有效吸收碰撞能量,减少对车身的损伤,是影响车身碰撞安全性的重要零件。
新碰撞法规要求提高,车身对吸能盒的吸能要求也随之提高。而现有的吸能盒无法通过增加长度和截面等常规方法以增加吸能盒的吸能效果,因此,通过结构的优化和材料的变更来提高吸能盒的吸能效果,是目前防撞梁吸能盒设计的技术难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撞梁吸能盒、防撞梁组件和车辆,具有良好的吸能效果,同时能够实现轻量化。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防撞梁吸能盒,所述防撞梁吸能盒包括:多个由碳纤维复合材料制成的第一板体和多个由金属材料制成的第二板体,多个所述第一板体和多个所述第二板体相互交替并固定连接,以围成所述防撞梁吸能盒的多个侧壁。
可选地,多个所述第一板体和多个所述第二板体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分别包括水平段和垂直于所述水平段折弯的竖直段,相邻的水平段相互搭接并通过所述紧固件固定连接。
可选地,所述竖直段的端部具有连接翻边,相邻的连接翻边相互对接且通过所述紧固件固定连接。
可选地,所述水平段和所述竖直段的两侧分别具有固定翻边,该固定翻边用于连接到防撞梁或防撞梁安装板。
可选地,所述竖直段的所述连接翻边和所述固定翻边连续。
可选地,所述水平段上设置有线束约束孔。
可选地,所述水平段上设置有多个操作孔。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公开还提供一种防撞梁组件,包括防撞梁和防撞梁安装板,所述防撞梁组件还包括上述防撞梁吸能盒,所述防撞梁吸能盒的一侧连接于所述防撞梁,另一侧连接于所述防撞梁安装板。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公开再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上述防撞梁组件,所述防撞梁安装板与所述车辆的纵梁连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公开提供的防撞梁吸能盒包括多个由碳纤维复合材料制成的第一板体和多个由金属材料制成的第二板体,多个第一板体和多个第二板体相互交替并固定连接,以围成防撞梁吸能盒的多个侧壁,在保证防撞梁吸能盒自身的强度的情况下,既能够提升防撞梁吸能盒的吸能效果,同时也能够实现对防撞梁吸能盒的减重。在发生碰撞时,冲击力通过防撞梁传递至防撞梁吸能盒,第一板体在吸收部分碰撞能量后溃裂,从而降低作用在车辆纵梁上的碰撞能量,减轻碰撞能量对车辆的损坏程度,进而降低维修费用。
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防撞梁吸能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防撞梁吸能盒的立体爆炸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防撞梁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20250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智能锁的离合锁体机构
- 下一篇:一种沥青路面施工用滚筒式沥青生产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