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B超引导神经阻滞术后镇痛的穿刺留置针有效
申请号: | 201921203230.2 | 申请日: | 2019-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121341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1 |
发明(设计)人: | 陈秀兰;吴传高;吕真洁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德市闽东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34 | 分类号: | A61B17/34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3550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引导 神经 阻滞 术后 镇痛 穿刺 留置 | ||
一种用于B超引导神经阻滞术后镇痛的穿刺留置针,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留置针管及留置针芯,所述留置针芯活动的置于所述留置针管内;所述留置针管为一管体,其一端为埋置端,另一端为外置端,所述留置针管的外置端外壁向外延伸形成凸出于所述留置针管的一止痛泵接口,所述埋置端靠近目标神经根处的侧面开设有多个导流孔;所述留置针芯的针尖端对应所述留置针管的埋置端,且所述针尖端露出于所述埋置端,所述针尖端具有一导流斜面,该导流斜面朝向目标神经根设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穿刺用留置针,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B超引导神经阻滞术后镇痛的穿刺留置针。
背景技术
目前,临床上应用的神经阻滞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术后镇痛方法,能明显减少术后多种并发症,减少应激反应;且减少内源性儿茶酚胺的分泌,避免了血压升高,心率增快的现象产生,尤其是针对冠心病患者,减少心肌缺血甚至心肌梗死的发生率;还减少疼痛对呼吸功能的影响,减少呼吸做功维持酸碱平衡;减少疼痛对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凝血功能等机体多方面都能明显改善。
但,B超神经阻滞多是单次注药,是因为穿刺针有的用神经阻滞针有的用麻醉穿刺针,也没有一种专用的B超引导神经阻滞针,因为由于单点注射,药液扩散有限,而且扩散方向不定,普通静脉留置针固定不好,容易跑位,进而直接影响镇痛效果,给就诊患者造成极大的心理及身体的影响。
因此,如何提升神经阻滞的精确度,达到一次性小剂量给药达到优良的镇痛效果,则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提升神经阻滞的精确度,达到一次性小剂量给药达到优良的镇痛效果。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B超引导神经阻滞术后镇痛的穿刺留置针的技术方案,其包括留置针管及留置针芯,所述留置针芯活动的置于所述留置针管内;
所述留置针管为一管体,其一端为埋置端,另一端为外置端,所述留置针管的外置端外壁向外延伸形成凸出于所述留置针管的一止痛泵接口,所述埋置端靠近目标神经根处的侧面开设有多个导流孔;
所述留置针芯的针尖端对应所述留置针管的埋置端,且所述针尖端露出于所述埋置端,所述针尖端具有一导流斜面,该导流斜面朝向目标神经根设置。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留置针芯的另一端设置有外露的标记物,该标记物与留置针芯针尖端的导流斜面朝向一致,以方便判断所述导流斜面朝向。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留置针管为Y字形针管或L字形针管。
进一步优选的:还包括一能用于固定留置针管的固定扣组。
进一步优选的:还包括一大敷贴,以贴敷于穿刺留置针穿刺针眼的最外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利用B超针对需要阻滞的神经根进行精准定位,从而在该神经根周围进行留置针的埋设,其中所述留置针管朝向所述神经针一侧开设有多个药物导流孔,从而实现多点式一次给药,进而实现在B超精准定位下小量的局麻药就能达到良好的镇痛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所述留置针管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所述留置针芯机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内扣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外扣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内外扣结合后缝纫于人体之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大敷贴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德市闽东医院,未经宁德市闽东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20323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