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锅炉火焰观察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209515.7 | 申请日: | 2019-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037353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1 |
发明(设计)人: | 汪亚平;李正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太湖锅炉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M11/04 | 分类号: | F23M11/04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前沿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1 | 代理人: | 陈小东 |
地址: | 重庆市高新区科园四***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锅炉 火焰 观察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锅炉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锅炉火焰观察装置,包括圆筒和锅壳筒体,所述锅壳筒体上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由内向外设置有耐火层和隔热层,所述耐火层和所述隔热层分别与所述锅壳筒体固定连接,所述耐火层和所述隔热层上设置有连通炉膛和锅炉外部的第二通孔,所述圆筒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隔热层上,所述圆筒与所述第二通孔同轴设置,所述圆筒另一端设置有镜片,此处所述的第一通孔由内向外是指从锅炉的炉膛至外部,圆筒通过耐火层和隔热层间接的与锅壳筒体固定连接,使得减少了锅壳筒体传递至圆筒的热量,有效降低了圆筒的温度,使得工作人员通过镜片观察火势时,不存在由于圆筒及镜片的温度过高造成烫伤的情况。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锅炉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锅炉火焰观察装置。
背景技术
锅炉是一种能量转换设备,向锅炉中输入燃料,燃料在锅炉内部燃烧,使得锅炉能够向外输出具有一定热量的蒸汽、高温水或有机热载体。
现有技术中,在锅炉的炉膛外通常会安装观火装置,进行观察炉膛内的火势,进而用于增加或减少燃料的输入,现有的观火装置通常为一圆筒装置并在远端设置镜片,该观火装置一端固定在锅炉的锅壳筒体上,用于观察火势,由于炉膛内燃料燃烧产生的温度较高,热量通过锅壳筒体传递至观火装置上,使得观火装置温度比较高,工作人员在进行观火时,易出现烫伤的情况,不利于工作人员的安全,且不利于观察火势,影响观察结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锅炉上的观火装置与锅壳筒体连接,锅壳筒体上的热量传递至观火装置,使得观火装置温度比较高,易烫伤观火工作人员的问题,提供一种锅炉火焰观察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锅炉火焰观察装置,包括圆筒和锅壳筒体,所述锅壳筒体上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由内向外设置有耐火层和隔热层,所述耐火层和所述隔热层分别与所述锅壳筒体固定连接,所述耐火层和所述隔热层上设置有连通炉膛和锅炉外部的第二通孔,所述圆筒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隔热层上,所述圆筒与所述第二通孔同轴设置,所述圆筒另一端设置有镜片,此处所述的第一通孔由内向外是指从锅炉的炉膛至外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耐火层和所述隔热层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隔热层中部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上固定设置有连接至耐火层的抓钉,增加耐火层与隔热层之间连接的稳固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抓钉为L形结构,所述抓钉的长段的端部与所述隔板焊接,所述抓钉的短段设置在所述耐火层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耐火层内填充有耐火浇注料。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隔热层内填充有硅酸铝纤维。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圆筒通过耐火层和隔热层间接的与锅壳筒体固定连接,使得减少了锅壳筒体传递至圆筒的热量,有效降低了圆筒的温度,使得工作人员通过镜片观察火势时,不存在由于圆筒及镜片的温度过高造成烫伤的情况,有利于工作人员的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圆筒,2-锅壳筒体,3-第一通孔,4-耐火层,5-隔热层,6-炉膛,7-第二通孔,8-镜片,9-隔板,10-抓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太湖锅炉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太湖锅炉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20951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密封可控渗碳炉
- 下一篇:一种焊烟收集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