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风处理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921210589.2 | 申请日: | 2019-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042541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8 |
发明(设计)人: | 余凯;熊建国;杨力;薛寒冬;刘莹;古展彰;陈俊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7/007 | 分类号: | F24F7/007;F24F12/00;F24F13/28;F24F13/2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11323 | 代理人: | 任洋舟;廉振保 |
地址: | 51907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风 处理 设备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风处理设备,包括壳体和设置于所述壳体内部的全热交换芯体以及处于所述全热交换芯体同一侧的新风风机和排风风机,所述新风风机和所述排风风机堆叠设置,且所述全热交换芯体的过风面与所述新风处理设备的出风方向平行。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风处理设备,将新风风机和排风风机堆叠设置,并且将全热交换芯体的过风面与出风方向平行设置,避免气流弯折后进入风机而产生过风不均匀并产生阻力的问题,提升了新风处理设备内的气压平衡,从而提升了机组内部的气密性和新风输送量,实现提高机外静压,减小能耗,减小整机噪音的效果,提高热交换效率和有效换气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风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新风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家用小型全热交换新风机的原理为室内空气通过回风口进入机内,经过全热交换芯由排风风机排出室外;室外空气通过进风口进入机内,经过全热交换新风机由送风风机送入室内,两股气流在全热交换芯交汇时完成温度与湿度的交换。如此循环,达到置换室内空气降低能耗的目的,一般采用整机吊挂安装方案安装,然而现有技术中的全热交换新风机的长度尺寸或厚度尺寸过大,占用过大的室内空间,影响用户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全热交换新风机体积过大占用空间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堆叠设置新风风机和排风风机且使全热交换芯体的过风面与出风方向平行的新风处理设备。
一种新风处理设备,包括壳体和设置于所述壳体内部的全热交换芯体以及处于所述全热交换芯体同一侧的新风风机和排风风机,所述新风风机和所述排风风机堆叠设置,且所述全热交换芯体的过风面与所述新风处理设备的出风方向平行。
在所述壳体水平放置时,所述新风风机和所述排风风机上下堆叠,且所述新风风机的轴线和所述排风风机的轴线均沿竖直方向设置。
所述新风风机的轴线和所述排风风机的轴线共线。
所述新风风机和所述排风风机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左侧,所述全热交换芯体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右侧,且在由左至右的方向上,所述新风风机的轴线的投影和所述排风风机的轴线的投影均处于所述全热交换芯体上。
所述新风处理设备还包括电机,所述电机设置于所述新风风机和所述排风风机之间,且所述电机与所述新风风机和所述排风风机传动连接。
所述全热交换芯体将所述壳体的内部分为相互密封的新风进风气室、排风进风气室、新风出风气室和排风出风气室,所述新风进风气室和所述排风进风气室上下设置于所述全热交换芯体的一侧,所述新风出风气室和所述排风出风气室上下设置于所述全热交换芯体的另一侧,且所述新风风机设置于所述新风出风气室内,所述排风风机设置于所述排风出风气室内。
所述新风处理设备还包括隔板,所述隔板设置于所述新风风机和所述排风风机之间,且所述隔板与所述壳体的内表面和所述全热交换芯体密封设置将所述壳体内部分为所述新风出风气室和所述排风出风气室。
所述新风进风气室上设置有新风进风口,所述排风进风气室上设置有排风进风口,所述新风出风气室上设置有新风出风口,所述排风出风气室上设置有排风出风口,且新风依次经过所述新风进风口、所述新风进风气室、所述全热交换芯体、所述新风排风气室和所述新风出风口进入室内,排风依次经过所述排风进风口、所述排风进风气室、所述全热交换芯体、所述排风出风气室和所述排风出风口排至室外。
所述全热交换芯体的截面为四边形,且所述四边形的四边分别设置于所述新风进风气室、所述排风进风气室、所述新风出风气室和所述排风出风气室中。
所述新风进风气室内设置有过滤机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21058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