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河道治理用垃圾捞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211238.3 | 申请日: | 2019-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065828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2 |
发明(设计)人: | 陈延延;刘木辉;温育岁;梁洁锋;余懿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祥实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15/10 | 分类号: | E02B15/1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道勤知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39 | 代理人: | 何兵;饶盛添 |
地址: | 5284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河道 治理 垃圾 捞取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河道治理用垃圾捞取装置,包括手持杆,所述手持杆的一端安装有把手,所述手持杆的另一端安装有销套,所述销套通过固定销安装在铰接耳架的内侧,所述过滤网兜的顶端边侧安装有防护边框,所述防护边框的一端中部安装有铲头。本实用新型的手持杆上通过第二铰接耳架设置为可折叠结构,通过其使手持杆可以折叠,方便装置的收拢,使装置方便收纳和携带,且在手持杆的一端通过销套与第一铰接耳架铰接连接,通过其可以对过滤网兜的角度进行调节,且在第一铰接耳架的顶端安装有锁杆,在锁杆的两侧安装有调节把,通过其可以对第一铰接耳架固定后的角度进行锁死,使过滤网兜保持固定角度,方便使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垃圾捞取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河道治理用垃圾捞取装置。
背景技术
河道治理用垃圾捞取装置用来对河道内的垃圾进行打捞,生态河道治理是指在河道陆域控制线内,在满足防洪、排涝及引水等河道基本功能的基础上,通过人工修复措施促进河道水生态系统恢复,构建健康、完整、稳定的河道水生态系统的活动,河道生态治理应在保证河道防洪、排涝、引水等基本功能的前提下,充分考虑河流的生态功能、水质净化、生态景观等功能的需要,同时兼顾亲水活动的安全,体现河道及周边区域发展的特点,注重与沿线整体风貌相协调,河道生态景观与周边景观相协调。
目前阶段的河道治理用垃圾捞取装置存在诸多的不足之处,例如,不方便携带,无法折叠收拢,安装拆卸不方便,且无法对打捞网兜的角度进行调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河道治理用垃圾捞取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不方便携带,无法折叠收拢,安装拆卸不方便,且无法对打捞网兜的角度进行调节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河道治理用垃圾捞取装置,包括手持杆,所述手持杆的一端安装有把手,所述手持杆的另一端安装有销套,所述销套通过固定销安装在第一铰接耳架的内侧,所述第一铰接耳架的一端安装有连接架,所述连接架的一端安装有过滤网兜,所述过滤网兜的顶端边侧安装有防护边框,所述防护边框的一端中部安装有铲头。
优选的,所述第一铰接耳架的顶端安装有锁杆,所述锁杆的两侧安装有调节把。
优选的,所述防护边框的一侧安装有加厚边,所述加厚边的底部安装有固定侧耳。
优选的,所述固定侧耳与连接架镶嵌连接,且固定侧耳与防护边框设置为一体结构,且连接架的两侧安装有支架。
优选的,所述过滤网兜的边侧安装有加强钢箍,且加强钢箍通过焊接方式安装在过滤网兜边侧。
优选的,所述手持杆通过第二铰接耳架设置为可折叠结构,且第二铰接耳架的两侧安装有手拉把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的手持杆上通过第二铰接耳架设置为可折叠结构,通过其使手持杆可以折叠,方便装置的收拢,使装置方便收纳和携带,且在手持杆的一端通过销套与第一铰接耳架铰接连接,通过其可以对过滤网兜的角度进行调节,且在第一铰接耳架的顶端安装有锁杆,在锁杆的两侧安装有调节把,通过其可以对第一铰接耳架固定后的角度进行锁死,使过滤网兜保持固定角度,方便使用;
2、本实用新型的防护边框的一侧安装有铲头,通过铲头可以减少水阻力,使打捞更加省力,使用更容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河道治理用垃圾捞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过滤网兜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铰接耳架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祥实建设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祥实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21123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易拼接组装的均匀加热电磁线盘
- 下一篇:一种方便固定的球体阀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