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深基坑局部内支撑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1212916.8 | 申请日: | 2019-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071286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9 |
发明(设计)人: | 陈煜东;覃晓波;田亮;张勇;刘莉刚;邹远铭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建设集团湖北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7/04 | 分类号: | E02D17/04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卓越超群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4462 | 代理人: | 骆爱文;王超银 |
地址: | 100000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坑 局部 支撑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深基坑局部内支撑系统,包括第一节点单元、第二节点单元及支撑横梁,第一节点单元包括第一混凝土浇筑体和第二混凝土浇筑体,第一混凝土浇筑体的内部插设有若干呈竖直状态的第一加强筋,第二节点单元包括第三混凝土浇筑体和第三加强筋,第三加强筋前端的端部之间共同焊接有连接座,且第二加强筋的前端的端部之间也共同焊接有连接座,支撑横梁的两端焊接有截面呈L型的连接头。本实用新型在搭设使用的过程中,控制变形能力强、节省工期、减少影响基坑安全的不确定因素、空间利用率高、节约工程造价、经济效益显著,有利于推广使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基坑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深基坑局部内支撑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高层建筑数量和高层建筑物高度的增加,基础埋深也随着增加。进入90年代后逐步出现了众多的超高层建筑,使有些地下室埋深达20米以上,对基坑开挖技术提出更高、更严的要求,即不仅要确保边坡的稳定,而且要满足变形控制的要求,以确保基坑周围的建筑物、地下管线、道路等安全,大跨度钢筋混凝土内支撑梁或圆环拱形钢筋混凝土内支撑支护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然而当基坑外有重要的建筑设施时,若在施工期间,因为基坑支护的水平位移过大或者其他状况,引起建筑设施出现较为明显的变形,必将引起社会恐慌,也会严重影响企业的社会形象和经济效益;新建项目为建筑面积较大的建筑物时,将会有较大的基坑,此时全面的内支撑会延长工期,增加施工成本。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深基坑局部内支撑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深基坑局部内支撑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深基坑局部内支撑系统,包括第一节点单元、第二节点单元及支撑横梁,所述第一节点单元包括第一混凝土浇筑体和第二混凝土浇筑体,所述第一混凝土浇筑体的内部插设有若干呈竖直状态的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在第一混凝土浇筑体内均匀分布,所述第一加强筋的下端延伸至第一混凝土浇筑体下端的下方,所述第二混凝土浇筑体均匀分布在第一混凝土浇筑体后侧的表面,所述第二混凝土浇筑体内均匀分布有若干呈L型的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二加强筋上呈水平状态的一端延伸至第一混凝土浇筑体内部的前侧,所述第二加强筋上呈竖直状态的一端延伸至第二混凝土浇筑体下端的下方,所述第二加强筋与第一加强筋相接触的部分相捆扎,所述第二节点单元包括第三混凝土浇筑体和第三加强筋,所述第三加强筋均匀分布在第三混凝土浇筑体内并呈水平状态,所述第三加强筋的后端延伸至第三混凝土浇筑体后端的外侧,所述第三加强筋前端的端部之间共同焊接有连接座,且所述第二加强筋的前端的端部之间也共同焊接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上端面中部的两侧开设有插设孔,所述支撑横梁的两端焊接有截面呈L型的连接头,所述连接头上呈水平状态的下表面的中部两侧焊接有插设杆,所述插设杆与连接座上的插设孔相匹配。
优选的,所述第一节点单元设在基坑处呈水平状态的混凝土结构的表面。
优选的,所述第二节点单元设在基坑处呈竖直状态的混凝土结构的表面。
优选的,所述第一混凝土浇筑体和第二混凝土浇筑体为一体式结构。
优选的,所述第一混凝土浇筑体上端内部相邻的两侧的第一加强筋之间均套设有第一环筋,所述第一环筋与第一加强筋之间相接触的部分捆扎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三混凝土浇筑体内的第三加强筋之间分层套设有若干第二环筋和第三环筋,所述第三环筋位于第二环筋的内侧,所述第二环筋及第三环筋上与第三加强筋相接触的部分均捆扎连接。
优选的,所述连接头上呈水平状态的部分开设有通孔并插设有连接螺杆,所述连接座上端面对应连接头上的连接螺杆开设有相匹配的螺纹连接孔,所述连接螺杆的下端延伸至螺纹连接孔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建设集团湖北建设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建设集团湖北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21291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于学生使用的多功能台式钟表
- 下一篇:一种纳米晶带材用卷绕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