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预防冰凌形成的光伏车棚顶有效
申请号: | 201921215620.1 | 申请日: | 2019-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048278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8 |
发明(设计)人: | 陈佳;易才学;王益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宁大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D13/10 | 分类号: | E04D13/10;E04H6/42 |
代理公司: | 长沙优企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43 | 代理人: | 刘佳芳 |
地址: | 510700 广东省广州市黄埔***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预防 冰凌 形成 车棚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预防冰凌形成的光伏车棚顶,滑动件滑动安装在光伏板背面,滑动件还通过弹性件与光伏板连接,第一触头安装在光伏板上,第二触头安装在滑动件上,弹性件自由状态下,第二触头与第一触头间隔预设距离,蓄电池安装在光伏板上并与光伏板电连接,第一导线两端分别与第一加热丝和蓄电池连接,第二导线两端分别与第一加热丝和第一触头连接,第三导线两端分别与第二触头和蓄电池连接,第一加热丝位于滑动件上,当滑动件上形成一小段冰凌后,滑动件克服弹性件弹力逐渐向下移动,最终第一触头和第二触头抵靠,第一加热丝通电,第一加热丝通电后开始对滑动件上的冰凌开始融化,从而提前预防冰凌形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雪灾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预防冰凌形成的光伏车棚顶。
背景技术
光伏发展至今,深受老百姓的吹捧,除了运用在屋顶,农牧渔业外,还可以用作光伏车棚。将光伏发电与车棚相结合。既能为车辆遮风挡雨,又能利用太阳能创造出清洁光伏能源供电动车充电、灯光照明和并入电网。
冬季雨雪天气,车顶顶部的积雪会在车棚底部边缘形成冰凌,冰凌是一个隐患,一旦掉落下来会砸伤行人,需要清除冰凌,现有技术中一般是人工将冰凌清除,并不能提前预防冰凌形成,并且费时费力。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预防冰凌形成的光伏车棚顶。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预防冰凌形成的光伏车棚顶,包括光伏板、滑动件、弹性件、第一触头、第二触头和加热组件;
滑动件滑动安装在光伏板背面,滑动件滑动方向平行于光伏板底部和光伏板顶部的连线方向;
滑动件还通过弹性件与光伏板连接,弹性件自由状态下,滑动件凸出于光伏板底部;
第一触头安装在光伏板上,第二触头安装在滑动件上,弹性件自由状态下,第二触头与第一触头间隔预设距离,滑动件远离光伏板顶部移动所述预设距离,第一触头与第二触头抵靠;
加热组件包括蓄电池、第一导线、第二导线和第三导线和第一加热丝,所述蓄电池安装在光伏板上并与光伏板电连接,第一导线两端分别与第一加热丝和蓄电池连接,第二导线两端分别与第一加热丝和第一触头连接,第三导线两端分别与第二触头和蓄电池连接,第一加热丝位于滑动件上。
优选地,还包括第二加热丝,所述第二加热丝与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连接,第二加热丝位于光伏板底部。
优选地,滑动件靠近光伏板的一侧与光伏板底部背面间隔预设距离。
优选地,滑动件靠近光伏板的一侧与光伏板底部背面的距离为X,X自靠近光伏板顶部向靠近光伏板底部逐渐增大。
优选地,第一触头和/或第二触头上设有永磁体。
优选地,第一触头滑动安装在光伏板上,第一触头滑动方向平行于光伏板底部和光伏板顶部的连线方向;
第一触头和/或第二触头上设有永磁体;
弹性元件自由状态下,第二触头与第一触头滑动路径靠近光伏板顶端的一端间隔预设距离。
本实用新型中,所提出的预防冰凌形成的光伏车棚顶,弹性元件自由状态下,第一触头和第二触头间隔距离,此时第一加热丝处于断电状态;雨雪天气下,由于滑动件凸出于光伏板底部,光伏板上的雪水落至滑动件上,并开始在滑动件上形成冰凌,当滑动件上形成一小段冰凌后,滑动件克服弹性件弹力逐渐向下移动,最终第一触头和第二触头抵靠,第一加热丝通电,第一加热丝通电后开始对滑动件上的冰凌开始融化,从而提前预防冰凌形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预防冰凌形成的光伏车棚顶的局部轴测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预防冰凌形成的光伏车棚顶的局部侧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宁大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市宁大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21562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