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转子轴芯非动力输出端安装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1217802.2 | 申请日: | 2019-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009301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18 |
发明(设计)人: | 唐大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罗科特电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5/16 | 分类号: | H02K5/16;H02K5/24 |
代理公司: | 佛山中贵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91 | 代理人: | 朱林辉 |
地址: | 528300 广东省佛山市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转子 轴芯非 动力 输出 安装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转子轴芯非动力输出端安装结构,转子轴芯插接固定于转子的中心轴孔内,转子活动设于定子的内孔内,定子的一侧设有供转子轴芯连接的支架,支架的内面设有盲腔,盲腔内设有轴承组件,转子轴芯的非动力输出端活动插接于该轴承组件内,从而旋转连接于支架并隐蔽于支架内;轴承组件内侧的盲腔内还设有用于隔离转子轴芯非动力输出端与盲腔内壁的防磨垫片和减震垫片。本实用新型有助于提高电机使用安全性和产品的使用寿命、降低产品的运行噪声。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罩极电机,具体涉及一种罩极电机的转子轴芯非动力输出端的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传统罩极电机的转子轴芯不仅动力输出端暴露于外,非动力输出端也暴露于外,不利于提高产品使用的安全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转子轴芯非动力输出端安装结构,旨在改善现有罩极电机所存在的上述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转子轴芯非动力输出端安装结构,转子轴芯插接固定于转子的中心轴孔内,转子活动设于定子的内孔内,定子的一侧设有供转子轴芯连接的支架,支架的内面设有盲腔,盲腔内设有轴承组件,转子轴芯的非动力输出端活动插接于该轴承组件内,从而旋转连接于支架并隐蔽于支架内;轴承组件内侧的盲腔内还设有用于隔离转子轴芯非动力输出端与盲腔内壁的防磨垫片和减震垫片。
作为优选方案,轴承组件包括含油轴承、油封和弹性盖,含油轴承为中空纺锤体,油缸和弹性盖通过各自的中心孔分别套接于含油轴承的内外两端。
作为优选方案,防磨垫片位于减震垫片的内侧。
作为优选方案,防磨垫片为石磨片。
作为优选方案,减震垫片为纤维片。
本实用新型的转子轴芯的非动力输出端隐藏于支架内,减少了旋转部暴露面,有利于提高使用的安全性。此外,本实用新型还在盲腔内设置了防磨垫片和减震垫片,有助于减少转子轴芯的摩损和震动、提高产品的使用寿命、降低产品的运行噪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轴承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
参照图1-3:
一种转子轴芯非动力输出端安装结构,转子轴芯1插接固定于转子2的中心轴孔内,转子2活动设于定子3的内孔内,定子3的一侧设有供转子轴芯1连接的支架4,支架4的内面设有盲腔4.1,盲腔4.1内设有轴承组件5。
轴承组件5包括含油轴承5.1、油封5.2和弹性盖5.3,含油轴承5.1为中空纺锤体,油缸5.2和弹性盖5.3通过各自的中心孔分别套接于含油轴承5.1 的内外两端。
转子轴芯1的非动力输出端活动插接于含油轴承5.1内,从而旋转设于轴承组件5内,进而旋转连接于支架4并隐蔽于支架4内。
轴承组件5内侧的盲腔4.1内还设有用于隔离转子轴芯1非动力输出端与盲腔4.1内壁的防磨垫片6和减震垫片7,防磨垫片6位于减震垫片7的内侧,防磨垫片6为石磨片,减震垫片7为纤维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罗科特电机有限公司,未经佛山市罗科特电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21780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速差分信号连接器
- 下一篇:转子和定子连接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