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软土地区用桩锚基坑支护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1218196.6 | 申请日: | 2019-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21045923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5 |
发明(设计)人: | 李小园;蒋美恋;郭泽旭;刘明泉;刘畅;莫奎;陈少波;潘隆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南鹏越勘测设计研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7/04 | 分类号: | E02D17/04;E02D5/76;E02D19/12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赵蕊红 |
地址: | 570311 海南省海口*** | 国省代码: | 海南;4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土地 区用桩锚 基坑 支护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软土地区用桩锚基坑支护结构,包括钻孔灌注桩和若干个相互平行的预应力扩大头锚索,每个预应力扩大头锚索倾斜设置在钻孔灌注桩与基坑外土体固定,预应力扩大头锚索包括套管、钢绞线自由端、普通锚固端和扩大头锚固端,钢绞线自由端预埋有套管,钢绞线自由端通过锚垫板和锚具固定在钻孔灌注桩的腰梁或冠梁上,普通锚固端直径为500mm,扩大头锚固端直径为800mm,扩大头锚固端伸入土体中的粉砂层。利用钻孔灌注桩和预应力扩大头锚索共同支护,主动加固岩土体,通过预应力实施有效控制基坑变形;有效加大土体与灌注混凝土之间的摩阻力,缩短预应力扩大头锚索的长度,降低施工难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土建基坑支护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软土地区用桩锚基坑支护结构。
背景技术
海南厚层软土分布广泛,其工程地质性质较差,主要表现为私土矿物含量高,结构松散、孔隙比和含水量高,强度低,压缩性大,易产生流动变形。在软土区的基坑支护设计和施工比一般岩土体区难度大,变形控制困难,在基坑施工中经常出现支护结构失效和基坑边坡失稳、渗透变形问题、地面沉降和地面沉陷、坑底隆起和突涌等工程地质方面的问题。采用传统的桩锚支护,往往由于地质条件差,锚杆的锚固段在地层中的摩阻力不够,需要长达二三十米甚至更长,增大了施工难度,尤其是对于软土地区成孔缩径问题,采用现有预应力扩大头锚索无法形成大直径锚固体,施工不当易造成塌孔,甚至引起水土流失,影响周边道路管线等安全隐患问题,另外软土易于涌水,导致基坑支护变形。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软土地区用桩锚基坑支护结构,包括钻孔灌注桩和预应力扩大头锚索,每个预应力扩大头锚索以45°倾斜伸入钻孔灌注桩和基坑外土体内固定,所述预应力扩大头锚索包括套管、钢绞线自由端、普通锚固端和扩大头锚固端,钢绞线自由端预埋有套管,钢绞线自由端通过锚垫板和锚具固定在钻孔灌注桩的腰梁或冠梁上,普通锚固端直径为500mm,扩大头锚固端直径为800mm,扩大头锚固端伸入土体中的粉砂层。
优选地,钻孔灌注桩由纵筋、加劲筋、螺旋箍筋和混凝土沿纵向间隔灌注而得。
优选地,钻孔灌注桩靠近土体一侧设有止水帷幕,钻孔灌注桩高度大于止水帷幕,形成挖面侧壁止水结构。
优选地,钻孔灌注桩远离土体一侧喷射有混凝土层,混凝土层对应的基坑底部设有排水沟,形成基坑底部止水结构。
优选地,普通锚固端长度为6m,扩大头锚固端长度为5m。
优选地,土体由上至下依次为杂填土层、淤泥质土层、粘性土层和粉砂层。
采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软土地区用桩锚基坑支护结构,利用钻孔灌注桩和扩大头预应力扩大头锚索共同支护,主动加固岩土体,通过预应力实施有效控制基坑变形。进一步地,通过增大预应力扩大头锚索灌注混凝土与土体的接触面积,有效加大了土体与灌注混凝土之间的摩阻力,缩短预应力扩大头锚索的长度,降低施工难度。进一步地,利用基坑外基底土的抗剪强度,增加预应力扩大头锚索的锚固力,提供水平抗力,从而增强钻孔灌注桩结构的抗倾覆能力,进一步地,利用挖面侧壁和基坑底部设置止水部,及时排水,防止软土涌水导致基坑支护变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软土地区用桩锚基坑支护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预应力扩大头锚索3的大样示意图;
图3为图1中钻孔灌注桩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钻孔灌注桩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南鹏越勘测设计研究有限公司,未经海南鹏越勘测设计研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21819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精度软硬结合板叠板结构
- 下一篇:一种便于处理标签的直型Tenax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