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抛丸塞套有效
申请号: | 201921219501.3 | 申请日: | 2019-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21023271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03 |
发明(设计)人: | 张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春市锦和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C9/00 | 分类号: | B24C9/00 |
代理公司: | 长春众邦菁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2214 | 代理人: | 王丹阳 |
地址: | 130000 吉林省长春市北湖科技开发***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抛丸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抛丸塞套,防尘罩和储油缸通过该塞套密封连接,包括:本体,所述本体设置有通孔;所述本体具有推进端,所述推进端设置在所述通孔的端口处;所述本体具有外壁和内壁,所述外壁与防尘罩内壁形成第一接触状态,所述内壁与储油缸形成第二接触状态;所述第一接触状态为所述部分外壁与防尘罩形成锐角夹角,另一部分外壁与防尘罩形成平角密封接触;所述第二接触状态为所述内壁与储油缸形成平角密封接触;本实用新型的抛丸塞套结构简单,应用方便,可有效避免钢丸从防尘罩和除油缸的间隙中进入防尘罩内部、从而损伤活塞杆的问题,确保活塞杆在抛丸过程中表面无凹坑和其他损伤,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减震器抛丸处理的抛丸塞套。
背景技术
减震器是用来抑制弹簧吸震后反弹时的震荡及来自路面的冲击,广泛用于汽车,为加速车架与车身震动的衰减,以改善汽车的行驶平顺性。
现有技术中的减震器处理仍具有以下技术缺陷:
减震器整机在未分解前需要将表面的油漆、锈蚀等去除干净,采用抛丸的处理方式时,钢丸容易从防尘罩和除油缸的间隙中进入防尘罩内部,从而会破坏活塞杆表面,使得活塞杆表面被钢丸打出凹痕或防护层受损,活塞杆为精密配件,表面质量要求高,不允许有任何凹坑、损伤等缺陷,故必须避免抛丸过程中钢丸进入防尘罩内。
因此,结合现有技术中减震器抛丸处理的缺陷,设计一款可以避免减震器整机在抛丸过程中钢丸进入防尘罩内的装置,从而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避免减震器整机在抛丸过程中钢丸进入防尘罩内、损坏活塞杆的一种抛丸塞套。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抛丸塞套,防尘罩和储油缸通过该塞套密封连接,包括:
本体,所述本体设置有通孔;
所述本体具有推进端,所述推进端设置在所述通孔的端口处;
所述本体具有外壁和内壁,所述外壁与防尘罩内壁形成第一接触状态,所述内壁与储油缸形成第二接触状态;
所述第一接触状态为所述部分外壁与防尘罩形成锐角夹角,另一部分外壁与防尘罩形成平角密封接触;
所述第二接触状态为所述内壁与储油缸形成平角密封接触。
所述外壁具有垂直壁和倾斜壁,所述倾斜壁与内壁相交处呈圆弧状倒角。
所述内壁与所述推进端连接处具有斜槽。
所述第一接触状态中,所述外壁形成a、b、c、d四种形态;
所述a为所述外壁与防尘罩产生夹角;
所述b为所述外壁与防尘罩密封接触;
所述c为所述外壁与防尘罩端口处封闭固定;
所述d为所述外壁未与防尘罩接触且裸露在外部。
所述本体总高度H为45㎜,所述外壁高度h1为37㎜,所述垂直壁高度h2为12㎜,所述倾斜壁高度h3为25㎜。
所述倾斜壁与内壁倒角半径R为1.5㎜。
所述本体的推进端直径为S≥94㎜。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抛丸塞套,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抛丸塞套结构简单,应用方便,可有效避免钢丸从防尘罩和除油缸的间隙中进入防尘罩内部、从而损伤活塞杆的问题,确保活塞杆在抛丸过程中表面无凹坑和其他损伤,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春市锦和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未经长春市锦和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21950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隔音房的净化通风系统
- 下一篇:非爆破环转式水钻掘进采挖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