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针状可凝可吸消融电极有效
申请号: | 201921219848.8 | 申请日: | 2019-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21099069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4 |
发明(设计)人: | 王红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同德药业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8/14 | 分类号: | A61B18/14;A61M19/00 |
代理公司: | 南昌金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6129 | 代理人: | 黄亮亮 |
地址: | 330400 ***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针状 可凝可吸 消融 电极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针状可凝可吸消融电极,属于消融电极技术领域,包括消融电极本体,所述消融电极本体的左端设置有电极针,所述消融电极本体的背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挡板,且第一挡板的背面贴合有第二挡板,所述第二挡板的正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圈,且固定圈设置在凹槽内,且凹槽设置在第一挡板的外表面,所述第二挡板的背面固定连接有溶液筒,所述溶液筒内设置有推块,且推块的右侧面通过支撑杆固定连接有按压块;通过设置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可以对消融电极本体的外表面进行防护,通过设置固定圈和凹槽,固定圈可以在凹槽内旋转滑动,因此可以带动第二挡板移动,使得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可以对消融电极本体的外表面进行全面的防护。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消融电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针状可凝可吸消融电极。
背景技术
消融电极是射频消融仪器的核心部件,因为它直接影响凝固坏死的大小和形状,理想的凝固区形状应为球形或扁球形,在B超或CT的引导下将多针电极直接刺人病变组织肿块内,射频电极针可使组织内温度超过60℃,细胞死亡,产生坏死区域。
现有的可凝可吸消融电极表面没有防护结构,因此电极放置过程中如果受到挤压,可能会导致电极的外壳受到破坏,不利于人们使用电极,且医生在使用电极前,一般需要对局部组织进行麻醉药,需要工人使用别的医疗器械对组织进行麻醉,这样麻烦了医生的操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针状可凝可吸消融电极,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针状可凝可吸消融电极,包括消融电极本体,所述消融电极本体的左端设置有电极针,所述消融电极本体的背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挡板,且第一挡板的背面贴合有第二挡板,所述第二挡板的正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圈,且固定圈设置在凹槽内,且凹槽设置在第一挡板的外表面,所述第二挡板的背面固定连接有溶液筒,所述溶液筒内设置有推块,且推块的右侧面通过支撑杆固定连接有按压块,所述支撑杆贯穿于溶液筒的右侧面,所述溶液筒的左侧面连通有输液管,且输液管的另一端连通有针头。
优选的,所述固定圈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固定圈左右对称设置。
优选的,所述推块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有橡胶圈,且橡胶圈的外表面有溶液筒的内壁贴合。
优选的,所述支撑杆的外表面套接有橡胶套,且橡胶套卡接在溶液筒的右侧面。
优选的,所述输液管的外表面套设有固定环,且固定环固定连接在电极针的背面,所述固定环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固定环左右对称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针状可凝可吸消融电极,通过设置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可以对消融电极本体的外表面进行防护,通过设置固定圈和凹槽,固定圈可以在凹槽内旋转滑动,因此可以带动第二挡板移动,使得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可以对消融电极本体的外表面进行全面的防护。
该针状可凝可吸消融电极,通过设置溶液筒,溶液筒内可以存放一定量的麻醉药剂,通过设置输液管和针头,医生可以将针头扎入组织内,使得麻醉药剂可以通过输液管流入至组织内并对组织进行麻醉,不需要医生另外使用别的医疗器械,方便医生的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俯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消融电极本体;2、电极针;3、固定圈;4、第一挡板;5、第二挡板;6、输液管;7、固定环;8、溶液筒;9、推块;10、橡胶套;11、支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同德药业发展有限公司,未经江西同德药业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21984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