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封闭式智能配电箱有效
申请号: | 201921219943.8 | 申请日: | 2019-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21018284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4 |
发明(设计)人: | 朱龙根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信德龙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B1/46 | 分类号: | H02B1/46;E05B65/52;E05B15/00;E06B7/16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吴东勤 |
地址: | 211100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封闭式 智能 配电箱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封闭式智能配电箱,包括箱体、箱门、锁芯、压杆、第一弹簧和销轴;箱门铰接箱体,箱门上安装锁芯,锁芯上设置能够勾住箱体的弯钩部;压杆穿过箱体,压杆的两端分别设置第一凸肩和第二凸肩,第一凸肩在箱体内部,第二凸肩在箱体外部,第一弹簧套在压杆上,第一弹簧支撑在第一凸肩和箱体之间;销轴安装在箱体表面,销轴与压杆垂直。本实用新型的智能配电箱利用光电开关检查箱门是否上锁,通过电磁铁实现压杆的自动压紧动作;用户关门上锁之后自动触发电磁铁,进而触发压杆压紧箱门,实现配电箱的智能化自动封闭。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封闭式智能配电箱。
背景技术
配电箱是一种按照电气接线要求将开关设备、测量仪表、保护电器和辅助设备组装在内部的封闭或半封闭金属箱。当配电箱所在的环境较为恶劣,例如沙尘多、空气湿度高,或者配电箱内设备较为精密对空气洁净度要求很高时,一般采用全封闭式配电箱,箱体和箱门上均不设置任何通风孔。现有技术中封闭式配电箱的缺陷在于: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后,箱门在自身重力和温差的作用下容易产生变形,箱门与箱体之间的装配精密度也会下降,造成箱门与箱体之间出现缝隙,破坏了配电箱的密封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自封闭式智能配电箱,在箱门与箱体之间提供预紧力,即使箱门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形也不影响配电箱的密封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自封闭式智能配电箱,包括箱体、箱门、锁芯、压杆、第一弹簧和销轴;箱门铰接箱体,箱门上安装锁芯,锁芯上设置能够勾住箱体的弯钩部;压杆穿过箱体,压杆的两端分别设置第一凸肩和第二凸肩,第一凸肩在箱体内部,第二凸肩在箱体外部,第一弹簧套在压杆上,第一弹簧支撑在第一凸肩和箱体之间;销轴安装在箱体表面,销轴与压杆垂直。
本实用新型的配电箱在上锁之后,第一弹簧通过压杆对箱门施加压力,保障箱门与箱体之间的密封性;用户外拔压杆然后横拨销轴,使得销轴卡在第二凸肩与箱体之间即可解除压杆对箱门的压力,以便用户正常开启箱门。
进一步的,智能配电箱还包括光电开关、控制器、电磁铁和第二弹簧;光电开关安装在箱体内表面并且与弯钩部相对,光电开关与控制器电连接,控制器控制电磁铁;电磁铁安装在箱体外表面,销轴的末端设置有第三凸肩,第二弹簧支撑在第三凸肩与电磁铁的外壳之间,销轴的末端与电磁铁的铁芯衔接。
当用户对配电箱上锁之后,锁芯的弯钩部触发光电开关,控制器控制电磁铁通电一次,电磁铁吸引销轴远离压杆,压杆在第一弹簧的作用下自动压紧箱门;当用户需要打开箱门时,首先外拔压杆,销轴在第二弹簧的作用下自动嵌入第二凸肩与箱体之间,压杆解除对箱门的压力,用户利用钥匙旋转锁芯和弯钩部之后即可打开箱门。
具体的,所述光电开关包括发射器和接收器,发射器安装在箱体内表面,接收器安装在支架上;当箱门关闭并上锁后,锁芯的弯钩部介于发射器和接收器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箱门的边缘设置有橡胶层,增加箱门与箱体之间的密封性。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凸肩的表面设置有拉环,便于用户外拔压杆。
有益效果:(1)本实用新型智能配电箱在箱体中配置压杆和第一弹簧对箱门施加压力,保持箱门关闭之后与箱体之间始终存在预紧力,避免因配电箱长久使用之后导致箱门变形影响密封性。(2)本实用新型的智能配电箱利用光电开关检查箱门是否上锁,通过电磁铁实现压杆的自动压紧动作;用户关门上锁之后自动触发电磁铁,进而触发压杆压紧箱门,实现配电箱的智能化自动封闭。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智能配电箱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3是实施例1智能配电箱开锁状态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信德龙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南京信德龙通信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21994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