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海啸逃生防御建筑物有效
申请号: | 201921221889.0 | 申请日: | 2019-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21085819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6 |
发明(设计)人: | 陈明翠;胡迎花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E04H9/14 | 分类号: | E04H9/14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翼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12 | 代理人: | 王秀娟 |
地址: | 江苏省南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海啸 逃生 防御 建筑物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海啸逃生防御建筑物,包括圆形建筑物本体,圆形建筑物本体包括一个位于地面以下的圆柱形建筑空间及覆盖圆柱形建筑空间顶部的半球形屋顶,半球形屋顶位于地面以上,半球形屋顶的球面半径大于等于圆柱形建筑空间的圆柱半径;圆柱形建筑空间通过通风管与大气相通,通风管包括竖直设置的圆锥形通风管部,圆锥形通风管部在地面以上的高度为15~40米;圆柱形建筑空间设有供人们进出的若干个出入口,出入口位于地面上通过地下过道与圆柱形建筑空间相通,出入口上设有密封盖板,密封盖板不高于地面。海啸即将来临时,人们只需打开密封盖板进入底面以下的建筑空间躲避十几分钟,就可以躲过海啸的劫难,保住生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海啸逃生防御设施,具体涉及一种海啸逃生防御建筑物。
背景技术
海啸大多是由海底地震引发的自然灾害。为了减小海啸发生时对人类的深重危害,人们建立了海啸早期预警系统,然而海啸预警对于远洋海啸比较有效,但是对于近海海啸(亦称本地海啸)即激发海啸的海底地震离海岸很近,例如只有几十至数百千米的海啸,海啸早期预警就比较难于奏效。地震海啸发生的最早信号是地面强烈震动,地震波与海啸的到达有一个时间差,正好有利于人们预防。例如,如果发现潮汐突然反常涨落,海平面显著下降或者有巨浪袭来,都预示着近海海啸的发生,这时候人们如果及时撤离海滩,躲避在安全的建筑物中就可以逃过海啸带来的劫难。
海啸来临时席卷的是地面上不牢固的建筑物,而地面下的建筑物是安然无恙的,海啸最长时间只有十几分种,十几分钟后海水退潮陆地露出。因此,只要在地面下建造可以容纳人的建筑物,人们在发现海啸即将来临时在该建筑物中躲藏十几分种就可以躲过海啸的劫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海啸逃生防御建筑物,采用设有弧形屋顶的地下建筑空间并保持其室内通风,在海啸来临时,人们临时躲避在该建筑物中十几分钟,就可以躲过海啸的灾难、保住性命。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海啸逃生防御建筑物,包括圆形建筑物本体,所述圆形建筑物本体包括一个位于地面以下的圆柱形建筑空间及覆盖所述圆柱形建筑空间顶部的半球形屋顶,所述半球形屋顶位于地面以上,与圆柱形建筑空间一体由钢筋混凝土浇筑成型,半球形屋顶的球面半径大于等于圆柱形建筑空间的圆柱半径;所述圆柱形建筑空间通过通风管与大气相通,所述通风管包括竖直设置的圆锥形通风管部,圆锥形通风管部在地面以上的高度为15~40米;所述圆柱形建筑空间设有供人们进出的若干个出入口,所述出入口位于地面上,通过地下过道与圆柱形建筑空间相通,出入口上设有密封盖板,密封盖板不高于地面。
海水是流体,有沿着圆弧切线方向流动的特性,采用半球形屋顶设计的建筑物,半球形屋顶承受海水的冲击力几乎是零,容纳人们的建筑空间位于地面以下免受海水的冲击。圆锥形结构的通风管,海水沿圆形外壁流动的速度快,流动阻力很小,结构设计时保证一定的强度就可以抵抗海啸的冲击,圆锥形通风管部在地面以上的高度根据当地海啸可能达到的高度选择。
进一步地,所述通风管共有两只,对称设于圆形建筑物本体的两侧,圆锥形通风管部通过设于地面以下的水平连接管与圆柱形建筑空间相通;圆锥形通风管部与若干个出入口以圆形建筑物本体为中心等距离分布,圆锥形通风管部、水平连接管、出入口、地下过道及圆形建筑物本体由钢筋混凝土一体浇筑成型。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体成型的海啸逃生防御建筑物结构强度高,承受海水的冲击力更好,使用更为安全。通过等距离设计出入口及通风管,使出入口和通风管位于同一圆周上,可通过采用圈梁的设计来加强通风管及出入口的强度,增加建筑物的抗冲击力。
进一步地,所述出入口沿圆形建筑物本体周向均匀分布,通风管设于地下过道上,圆锥形竖直通风管部通过地下过道与圆柱形建筑空间相通;通风管、出入口、地下过道及圆形建筑物本体由钢筋混凝土一体浇筑成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未经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22188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