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光学透镜有效
申请号: | 201921222689.7 | 申请日: | 2019-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21068809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5 |
发明(设计)人: | 王科;冯奇斌;吴疆;靳彭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芯瑞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V5/04 | 分类号: | F21V5/04;G02B3/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9 | 代理人: | 王华英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市经***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光学 透镜 | ||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光学透镜,包括:第一表面;第二表面,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第三表面,连接所述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所述第三表面至少包括一凹陷部;其中,所述第二表面包括:底表面,所述底表面为一平面,平行于所述底表面的方向为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底表面的方向为第二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光学透镜的中心轴的方向平行;第二凹陷部,光学元件设置在所述第二凹陷部内,所述第二凹陷部包括:第一曲面,向所述光学元件凹进;第二曲面,连接所述底表面及第一曲面,所述第二曲面向所述第三表面凹进。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光学透镜提高了光线利用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学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光学透镜。
背景技术
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由于启动电压低、寿命长、光效高、绿色环保而成为主流的照明用光源,目前在商业及家用照明、液晶显示等领域获得广泛应用。为了形成亮度均匀的面光源,通常需要采用多个LED组成透镜阵列。为了降低混光高度,通常需要采用透镜对LED发出的光线进行调控,要求通过光学透镜对发光二极管的光源充分利用,且需要保证发光二极管的光源通过光学透镜的调控,以较小的混光距离来实现半径更大的光斑,传统的折射透镜或反射透镜无法满足前述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光学透镜,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光源利用率不高以及出光不均匀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光学透镜,包括:
第一表面;
第二表面,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
第三表面,连接所述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所述第三表面至少包括一凹陷部;
其中,所述第二表面包括:
底表面,所述底表面为一平面,平行于所述底表面的方向为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底表面的方向为第二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光学透镜的中心轴的方向平行;
第二凹陷部,光学元件设置在所述第二凹陷部内,所述第二凹陷部包括:
第一曲面,向所述光学元件凹进;
第二曲面,连接所述底表面及第一曲面,所述第二曲面向所述第三表面凹进。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表面包括第一直面及第二直面,所述第一直面连接所述第二直面,所述第二直面连接所述第三表面。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直面及第二直面形成第一凹陷部,所述第一凹陷部向所述第二表面凹进,所述第一凹陷部包括一第一凹陷中心点。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直面的斜率大于所述第一直面的斜率。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凹陷部向所述第一表面凹进,所述第二凹陷部包括一第二凹陷中心点。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凹陷中心点及第二凹陷中心点的连线与所述底表面垂直,所述光学透镜关于所述第一凹陷中心点及第二凹陷中心点的连线对称。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表面包括第三曲面,第三直面及第四曲面,所述第三曲面连接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四曲面连接所述底表面,所述第三直面连接所述第四曲面,所述第三直面及第四曲面形成一第三凹陷部。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发光元件发出的相对于所述光学透镜的中心轴等于或小于预设角度的光线经过所述第一曲面折射达到所述第一表面,到达所述第一表面的光线经过所述第一表面的全反射到达所述第三曲面并经所述第三曲面折射出射。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发光元件发出的相对于所述光学透镜的中心轴大于所述预设角度的光线经过所述第二曲面的折射达到所述第四曲面并经所述第四曲面折射出射。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预设角度为与所述光学透镜的中心轴形成的夹角,所述预设角度的取值大于等于30°且小于等于6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芯瑞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芯瑞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22268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波纹状橡胶薄膜硫化用模具工装
- 下一篇:一种高效节能的管式换热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