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尾管定位切割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222726.4 | 申请日: | 2019-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21043591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1 |
发明(设计)人: | 金鹏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万晟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B27/06 | 分类号: | B24B27/06;B24B41/06;B24B47/12;B24B47/00;B24B47/22 |
代理公司: | 慈溪久日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99 | 代理人: | 赖泽银;陈超 |
地址: | 315311 浙江省宁波***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定位 切割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尾管定位切割装置,包括底座、第一电机、电动气缸和第二电机,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有第一装置仓,所述第一转轴的外侧设置有第一滚筒,所述底座顶部的边缘处固定有支撑脚,所述弹簧远离第一安装板的一端连接有第二装置仓,所述第二装置仓内部的顶部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活动块的底部安装有连接杆,所述第一安装板底部的中间位置处固定有限位杆,所述第二安装板的顶部设置有电动气缸。该汽车尾管定位切割装置,通过从管状原材料外侧两边的斜上方进行夹持可以防止原材料在夹持的过程中向上滑动,以及通过切割时使原材料转动从而避免砂轮持续与切割过的部位发生摩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尾管加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汽车尾管定位切割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尾管是用于汽车向外排放废气的管道,它通常是由钢制材料制成,在汽车尾管加工成型的过程中,首先就需要将钢制管状原材料切割成符合标准的长度,这就需要用到汽车尾管定位切割装置,然而现有的汽车尾管定位切割装置存在以下问题:
1.由于汽车尾管的原材料为钢制管状结构,因此切割时原材料的稳固性要求较高,现有的切割装置多是采用夹持板对管状原材料外侧的两边进行夹持,受力点较少,且容易使原材料向上滑动,进而造成夹持效果不佳;
2.现有的切割装置在切割的过程中多是利用砂轮对横向夹持的管状原材料直接进行切割,由于在切割的过程中,切割部位温度较高,砂轮与原材料切割过的上半部分的接触时间较长,容易造成原材料切割过的上半部分变形,造成切割质量不佳,同时对砂轮的磨损也比较大。
针对上述问题,急需在原有汽车尾管定位切割装置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尾管定位切割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采用夹持板对管状原材料外侧的两边进行夹持受力点不足,容易造成原材料向上滑动,以及切割过程中砂轮与原材料的上半部分解除时间过长容易导致原材料上半部分因温度过高而发生变形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尾管定位切割装置,包括底座、第一电机、电动气缸和第二电机,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有第一装置仓,且第一装置仓的边侧安装有第一电机,并且第一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一转轴,而且第一转轴贯穿第一装置仓,所述第一转轴的外侧设置有第一滚筒,且第一转轴的边侧轴承安装有第一固定轴,并且第一固定轴的外侧设置有第二滚筒,所述底座顶部的边缘处固定有支撑脚,且支撑脚的顶部安装有第一安装板,并且第一安装板底部的两侧连接有弹簧,而且弹簧的边侧安装有齿条,所述弹簧远离第一安装板的一端连接有第二装置仓,且齿条贯穿第二装置仓,并且第二装置仓的内部轴承安装有第二转轴,而且第二转轴外侧的中间位置处固定有齿轮,所述第二装置仓内部的顶部开设有第一滑槽,且第一滑槽的内部安装有第一滑块,并且第一滑块的底部固定有活动块,而且第二转轴贯穿活动块,所述活动块的底部安装有连接杆,且连接杆远离活动块的一端固定有固定块,并且固定块的内侧轴承安装有第二固定轴,而且第二固定轴的外侧设置有第三滚筒,所述第一安装板底部的中间位置处固定有限位杆,且限位杆的内侧开设有第二滑槽,并且第二滑槽的内部安装有第二滑块,而且第二滑块远离第二滑槽的一侧固定有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二安装板的顶部设置有电动气缸,且电动气缸远离第二安装板的一端与第一安装板连接,所述第二安装板的底部固定有防护仓,且防护仓的边侧安装有第二电机,并且第二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三转轴,而且第三转轴贯穿防护仓,所述第三转轴的外侧设置有砂轮。
优选的,所述第二滚筒套设于第一固定轴的外侧,且第二滚筒与第一固定轴组成相对转动结构。
优选的,所述齿条与齿轮啮合,且齿条与第二装置仓的纵向中心线垂直。
优选的,所述第二转轴的外侧设置有组螺纹,且组螺纹的方向相反,并且第二转轴与活动块为螺纹连接。
优选的,所述固定块的截面形状为“U”,且固定块设置有2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万晟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宁波万晟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22272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