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控抗震耗能雨棚柱有效
申请号: | 201921223560.8 | 申请日: | 2019-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21059788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2 |
发明(设计)人: | 房胜兵;樊轶江;孙颢江;孙建龙;蔡玉军;高志宏;张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C3/34 | 分类号: | E04C3/34;E04B1/98;E04H9/02 |
代理公司: | 西安新思维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61114 | 代理人: | 李罡 |
地址: | 710043***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控 抗震 耗能 雨棚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控抗震耗能雨棚柱,包括内柱及其外周的外柱,均为钢筋混凝土柱,内柱和外柱组成同轴的双层柱结构;内柱与外柱之间为内柱的模板,模板上自上而下环周设置有销键孔,利用混凝土浇筑内柱与外柱时在销键孔处形成内外柱之间横向的连接销键。本实用新型的内、外柱间能通过连接销键传递内力,保持内、外柱的整体性和共同工作性能,当连接销键因传递剪力过大而失效后,雨棚柱变成内柱和外柱两根独立受力柱,传递接触压力,具有相同的水平位移,柱竖向可自由滑动,提高了结构的抗震性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雨棚柱结构,具体涉及一种自控抗震耗能雨棚柱。
背景技术
钢筋混凝土结构抗侧力构件按照小震作用水平设计具有相应的受弯和受剪承载力后,当遭受超过小震水平的中震或大震作用时,抗侧力构件纵筋不可避免地陆续进入屈服状态,从而使构件在弯矩较大区域出现塑性铰,产生较大转动,一旦当该区域因受剪承载力不足产生剪切破坏或者受压混凝土达到极限压应变而受压破坏时,该构件失效退出工作。
在超静定结构中,构件失效造成结构失去约束,当大量构件失效时,结构产生倒塌,所以该类结构良好抗震性能柱除了钢筋屈服前具有较大刚度外,钢筋屈服后还应具有较好的转动延性;在单柱雨棚结构中,列柱平面外方向仅为单柱悬臂结构,在顶点集荷载作用下,如果钢筋屈服后柱刚度大幅降低,结构会因为形成机动体系而倒塌,故对这一类结构,为了维持结构不产生过大变形,对结构柱的基本要求是需确保在钢筋屈服后具有良好耗能能力的同时还具应具较大抗侧刚度和承载力。
到目前为止,当传统配筋的钢筋混凝土单柱雨棚结构遭受罕遇地震作用时,在垂直于股道方向柱纵筋屈服后,柱底因纵筋屈服后过大变形而形成塑性铰,从而无法形成多道抗震防线而导致柱抗震性能较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控抗震耗能雨棚柱,提高雨棚柱的抗震性。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自控抗震耗能雨棚柱,其特征在于:
包括内柱及其外周的外柱,均为钢筋混凝土柱,内柱和外柱组成同轴的双层柱结构;
内柱与外柱之间为内柱的模板,模板上自上而下环周设置有销键孔,利用混凝土浇筑内柱与外柱时在销键孔处形成内外柱之间横向的连接销键。
模板为内柱浇筑的外摸板,为薄钢板或PVC管。
模板外涂覆有润滑剂,形成内外柱之间的润滑隔离。
内柱顶部浇筑高度低于外柱,在内柱顶部形成内外柱轴向相对滑动的余量空间。
内柱顶端设置有钢盖板,钢盖板包括顶板和顶板底面的套环,钢盖板自上方外套于内柱模板的顶端。
雨棚柱底端设置有柱下基础,内柱和外柱底端的钢筋均锚入柱下基础中。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将传统的钢筋混凝土实心雨棚圆柱或方柱分解为位于柱核心位置内柱和外环柱两部分,内、外双柱之间仅通过沿柱高方向一定间距设置的混凝土销键连接,在多遇水平地震下,经精心设计的该连接键混凝土完好无损,内、外柱间能通过销键传递内力,保持内、外柱的整体性和共同工作性能,实现“小震不坏”的抗震目标;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由于内、外柱间除销键外其余部分混凝土均采取措施隔离,相互间可以自由滑动而无法传递竖向剪力,此时,销键因传递剪力过大而逐渐断裂耗能,当所有销键混凝土都失效后,整根雨棚柱就变成为由内柱和外柱组成的两根独立受力柱,内、外柱间传递接触压力,具有相同的水平位移,但在柱竖向可自由滑动。当外柱钢筋和混凝土深度进入塑性受力状态,且较大地耗散地震能量时,由于内柱位于核心区,其钢筋和混凝土还处于相对较小的应力状态,即使外柱完全失效,整根雨棚柱也会因内柱所起“定海神针”的作用而不会出现倒塌,从而实现大震不倒的目标要求。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22356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