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神经监测气管插管有效
申请号: | 201921223570.1 | 申请日: | 2019-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21081328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3 |
发明(设计)人: | 崔德荣;熊雪锐;李宏博;杨本全;王卫南;王卫东;王桃红;张家智;夏帮凑;龚青明;李卫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优亿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16/04 | 分类号: | A61M16/04;A61B5/0488 |
代理公司: | 杭州丰禾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14 | 代理人: | 王静 |
地址: | 317300 浙江省台州市仙居***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神经 监测 气管 插管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神经监测气管插管,该气管插管包括:气管导管;环形气囊,其用于密封气管导管与病人气管壁之间间隙,所述的环形气囊环设在气管导管外壁;支撑气囊,其用于定位气管插管,所述的支撑气囊设在气管导管朝向声门的一侧,且所述的支撑气囊在充气膨胀后与声门的形状适配;第一充气组件与第二充气组件,其分别供环形气囊与支撑气囊充气。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神经监测气管插管。
背景技术
气管插管是一种声门上气道管理装置,在急救、麻醉中病人不能自主呼吸时,创建一个临时性的人工气道给病人通气,目前临床上的甲状腺手术中喉返神经损伤是颈部手术的常见并发症,当解剖结构相对正常时,沿颈部的喉部神经通常是可以辨别的。然而,异常组织的存在,如肿瘤,炎症或创伤,可能使神经解剖几乎不可能没有损伤。因此,临床上有喉返神经监测的气管插管,用于甲状腺手术中监测喉返神经,但是因为喉返神经分左右两侧走行于气管食管沟内,每根神经控制一组喉部肌肉,包括声带,稍加牵拉或直接接触便可造成麻痹,或者接触不良,接触不到导致术中钳夹、牵拉过度、缝扎甚至切断等直接机械性操作未及时发现都可能造成喉返神经损伤,目前喉返神经损伤是甲状腺手术严重的并发症,喉返神经损伤后会造成患者声带麻痹,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尽管现代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迅速发展,相关知识经验的积累,术中已采取各种预防措施,但甲状腺术中喉返神经损伤仍时有发生,术中进行实时神经功能监测可准确的进行神经定位和判定神经功能状态,并且可以对受损神经功能的预后提供可靠的客观指标,从而减少医源性神经损伤。目前此不良发生率约10%左右,不良率较高,损伤后会造成声音嘶哑,失声,饮水呛咳,呼吸困难或窒息等不良事件,所以避免喉返神经损伤是此类手术中非常重要的事情。因此约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首次使用肌电图来监测和识别喉返神经,是一种监测喉部肌肉肌电图信号的电极,安装在气管插管上一起使用。但是虽然有神经检测设备用于检测喉返神经,但是常常会有检测失效,检测不到的情况发生,因为声带结构类似于三角形,气管插管插入后会有往下掉落的现象导致电极接触不到,或者电极导电性不好,这样都会导致检测失败。
CN207493036U公开了一种囊状电极神经监测双腔气管插管装置,该装置能够在手术过程中有效进行神经信号监测,避免出现神经性损伤及其后遗症,其结构包括支气管气囊、气管气囊以及电极气囊,其中所描述的电极气囊在充气后围绕气管插管周向的环形气囊,电极丝暴露在膨胀后的该环形气囊外侧,从图中可以看出,其呈类椭圆形设置,此种设置虽可保证电极丝与周向充气气囊充分接触,然而其结构设计依然无法避免容易脱落的缺陷,且此种环形气囊膨胀后会对声带造成压力,对声带造成损害。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神经监测气管插管,该气管插管定位效果好,不会发生脱落,有效解决了气管插管掉落导致电极监测不到,监测失败现象。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神经监测气管插管,该气管插管包括:
气管导管;
环形气囊,其用于密封气管导管与病人气管壁之间间隙,所述的环形气囊环设在气管导管外壁;
第一组监测组件,其用于监测左声带的神经信号,所述的第一组监测组件包括至少两个监测电极A,所述的两个监测电极A至少对应左声带的部分设置在气管导管的外壁上,且所述两个监测电极A沿左声带的延伸方向排布;
第二组监测组件,其用于监测右声带的神经信号,所述的第二组监测组件包括至少两个监测电极B,所述的两个监测电极B至少对应右声带的部分设置在气管导管的外壁上,且所述两个监测电极B沿右声带的延伸方向排布;
支撑气囊,其用于定位气管插管,所述的支撑气囊设在气管导管朝向声门的一侧,且所述的支撑气囊在充气膨胀后与声门的形状适配;
第一充气组件与第二充气组件,其分别供环形气囊与支撑气囊充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优亿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优亿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22357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箱子以及用于垃圾回收的箱子
- 下一篇:一种快速报夹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