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调节亮度的照明灯有效
申请号: | 201921227777.6 | 申请日: | 2019-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21104729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7 |
发明(设计)人: | 覃德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宁学院 |
主分类号: | H05B45/12 | 分类号: | H05B45/12 |
代理公司: | 贵州派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2114 | 代理人: | 汪劲松 |
地址: | 530200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调节 亮度 照明灯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调节亮度的照明灯;包括芯片U2控制模块,芯片U2控制模块的输入端分别与红外人体感应模块和光强采集模块,芯片U2控制模块的输出端分别与LED亮度连接模块和声光报警模块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红外人体感应模块检测照明灯附近是否有人存在,人在才开灯,减少了电力的浪费,通过发光二极管检测环境亮度,使灯光处于人体最舒适程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调节亮度的照明灯。
背景技术
照明灯主要是用于照明的装置,随着科技的发展,照明灯的作用已经不仅仅局限于照明,也是家居的眼睛,更多的时候它起到的是装饰作用,现有的照明灯自身的发光亮度固定不变,不能根据使用者的需要调节照明灯的照明亮度,使得照明灯的适用性低下,不便于人们的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调节亮度的照明灯。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可调节亮度的照明灯;包括芯片U2控制模块,芯片U2控制模块的输入端分别与红外人体感应模块和光强采集模块,芯片U2控制模块的输出端分别与LED亮度连接模块和声光报警模块连接。
所述芯片U2控制模块包括芯片U2、轻触开关S1、电阻R5、晶振 Y1、电容C2~C3,芯片U2的40脚接电源VCC,20脚连接接地端GND,轻触开关S1与电容C1并联后的一端接到芯片U2的9脚,另一端接电阻 R5,电阻R5的另一端与电容C2和电容C3的并联线路连接并接地GND,电容C2、C3的另一端接晶振Y1的两端且分别与接芯片U2的18、19脚连接。
所述光强采集模块包括模数转换器U3、电阻R1、光敏电阻R3,电阻R1的一端接电源VCC,另一端连接光敏电阻R3并与模数转换器U3 的2脚连接,光敏电阻R3的另一端接地GND;模数转换器U3的1脚、8 脚接电源VCC,3脚RE-、4脚接地GND,5脚接芯片U2的7脚,6脚接芯片U2的6脚,7脚接芯片U2的5脚。
所述红外人体感应模块包括红外人体感应芯片U1,红外人体感应芯片U1的1脚接电源VCC,2脚接芯片U2的1脚,3脚接地。
所述声光报警模块包括三极管Q1、蜂鸣器B1、电阻R2、发光二极管D1,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电源VCC,基极接单片机U2的36脚,集电极接蜂鸣器B1同时与电阻R2的一端连接,蜂鸣器B1的另一端接地 GND,电阻R2的另一端接发光二极管D1的阳极,发光二极管的阴极接地。
所述LED亮度调节模块包括三极管Q2、电阻R4、高亮发光二极管 D2,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发光二极管D2的阴极,基极接单片机U2的 21脚,集电极接接地;发光二极管D2另一端接电源VCC。
所述三极管Q1和三极管Q2均未PNP型三极管。
所述芯片U2型号为STC89C52单片机。
所述红外人体感应模块U1型号为HC-SR501。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红外人体感应模块检测照明灯附近是否有人存在,人在才开灯,减少了电力的浪费,通过发光二极管检测环境亮度,使灯光处于人体最舒适程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所述。
一种可调节亮度的照明灯;包括芯片U2控制模块,芯片U2控制模块的输入端分别与红外人体感应模块和光强采集模块,芯片U2控制模块的输出端分别与LED亮度连接模块和声光报警模块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宁学院,未经南宁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22777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气垫输送机的断面结构及其气垫输送机
- 下一篇:一种防开裂的石膏板吊顶